中國總理李克強9日在文萊出席第16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并闡述中國——東盟“2+7合作框架”。境外媒體分析指出,中國和東盟的關系進入“蜜月期”,雙方的經濟合作成為主旋律;但中國依然沒有忽略南海爭端等矛盾,在領土問題上,中國考慮到經貿發(fā)展與區(qū)域安全的相連關系,釋放了與東盟整體及部分國家相互關系的極大善意。
中國與東盟進入“蜜月期”
臺灣《旺報》指出,目前中國─東盟“升級版”自貿區(qū)正在大刀闊斧打造中,一體化的速度讓世界驚訝。“十一”長假,習近平親自前往巴厘島,參加繁忙的APEC峰會,并訪問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兩個東盟內大國。無獨有偶,李克強也將“接力”出訪,從10月9日開始,前往文萊、泰國與越南3國訪問,大陸與東盟進入“蜜月期”。
BBC中文網指出,今年5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泰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以及文萊等東南亞四國訪問時表示,北京愿把東盟放在周邊外交首要位置。李克強此次出席東盟首腦會議是北京兌現這一承諾的最佳體現。
香港中通社文章《李克強東南亞之行經貿合作為主旋律》援引分析指出,李克強此訪將主打經貿合作牌,并對未來中國與東盟合作框架提出建議。中國與東盟如何打造自貿區(qū)“升級版”將是李克強此行的亮點之一。
文章說,此行,李克強率眾多能源、通訊和經貿等領域的高官隨行,顯現中國加強與東盟經貿合作的信心。同時,他將進一步落實他在“中國—東盟第10屆博覽會”提出的5點建議,推進與東盟在公路、鐵路、水運、航空、電信、能源等領域互聯互通合作方面取得進展,為中國與東盟關系從“黃金10年”到“鉆石10年”尋找新增長機遇。
臺灣《聯合報》文章說,近十年來,大陸對東南亞國家的主要政策,一直是經貿牌掛帥,透過分享中國大陸發(fā)展的紅利以及推進經貿整合的策略,拉攏東南亞國家。李克強提出“鉆石十年”,經貿牌仍是大陸應對東南亞國家關系的一項利器。
香港《大公報》援引觀察人士表示,中國與東盟雙邊經貿關系的互惠發(fā)展不僅對彼此十分重要,更有利于提振整個亞洲的發(fā)展士氣。依照現在的發(fā)展勢頭,東盟有望在三年內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
文章援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董漫遠觀點表示,2+7的合作框架事實上是用兩個輪子在七個方面推展、深化中國─東盟全面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積極探討簽署睦鄰友好條約是為戰(zhàn)略互信提供制度保障,使政治共識的兩個輪子固定下來,更好深化合作。
董漫遠評價說,2+7的合作框架同習近平主席訪問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時的思路完全一致,是對習主席提出雙邊關系的大原則進行全面鋪展。他認為,中國在經濟合作領域同東盟的基礎已經非常牢固,簽署睦鄰友好條約旨在將戰(zhàn)略互信固定下來,下一步就可以放開手腳在各領域開展合作,從而進一步深化落實南海行為宣言,為最終簽署東盟南海行為準則創(chuàng)造條件。
香港《文匯報》指出,李克強提出的中國─東盟“2+7”合作框架,凸顯出中國積極維護東南亞地區(qū)和平繁榮,塑造互惠共贏格局的戰(zhàn)略思維。中國主動加強與東盟的政治經濟全方位合作,以化解因南海糾紛引起的矛盾,消除影響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的不利因素,打破美國拉攏東南亞國家、經濟圍堵中國的企圖,為中國和平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加穩(wěn)定的周邊環(huán)境。
文章說,中國國力與日俱增,引起東盟國家的憂慮,尤其一些東盟國家與中國在南海存在主權爭議,擔憂本國的利益因中國的強大而受損。中國加強與東盟的互利合作,正可消除東盟各國對中國發(fā)展不必要的憂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指出,中國需要一個區(qū)域一體化組織作為自身多邊外交的依托,東盟就是理想伙伴:“美國有北美自由貿易區(qū),歐洲有歐盟,俄羅斯有關稅同盟,中國也需要一個伙伴。”他指出,在全球經濟談判桌上,一個人說話比較孤獨,而人多力量大,發(fā)出的聲音也有影響力,所以“從全球經濟談判的角度來講,中國也需要東盟,發(fā)出和聲。”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