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經濟數據已經出爐,我國經濟走勢緩中趨穩的脈絡已經清晰可見,穩增長、穩物價的”雙穩”目標已然實現。下半年經濟工作如何展開,哪些領域將成為突破重點,剛剛閉幕的經濟形勢座談會為我們遞出了重要的政策信號。
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聽取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的看法和建議。李克強在座談會上指出,要把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和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創新驅動,既穩當前、又利長遠,一舉多得,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堅持“三穩” 不因指標變化改變政策
李克強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面臨多年未有的錯綜復雜局面。全球經濟復蘇艱難,國內經濟發展中的“兩難”問題增多。應對這一局面,需要智慧和勇氣,用新視角和新思路,正確認識發展大勢,堅持穩中有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把握好、運用好宏觀政策,統籌施策,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穩中求進一直是中央對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如果不保證經濟政策連續性,經濟就會發生大幅波動。”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主任丁茂戰認為,穩中求進要靠兩條腿走路,一是宏觀政策環境要重新調整,二是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也認為,一方面,要繼續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另外一方面也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進行一些微調,增強靈活性。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表示,國務院最近出臺的很多措施就將穩增長同調結構、惠民生緊密結合。比如,棚戶區改造就既可以加大投資,也可以刺激建筑業增長就業,還能讓中低收入群體提升居住環境,改善民生。再如,國務院決定要提升信息消費,包括三網融合等信息消費領域都有穩定消費和調節結構的復合作用。
“上限”“下限” 落腳點都是民生
座談會上,李克強再次強調,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范通貨膨脹。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介紹上半年經濟形勢時,用“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穩中有進、轉型升級穩中提質”概括當前國民經濟運行狀況。
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為248009億元,同比增長7.6%。就業崗位不斷增加,城鎮新增就業人員是725萬人,農民工新增外出打工的人數是444萬人。物價總體平穩,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4%,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了0.9個百分點。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無論是保障經濟增長率與就業水平等的“下限”,還是物價漲幅等的“上限”,歸根結底都是堅守民生的底線。發展經濟不是為了增長而增長,是為了保障民生。此外,這也與年初確定的增長目標相關聯。
今年的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于4.6%。賈康說,從目前發展情況看,對達到這個要求充滿希望。
穩中求進 以結構調整為著力點
李克強說,我國經濟已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必須更加注重依靠轉型升級。在這種情況下,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要創新思路運用新舉措,統籌考慮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形成科學的宏觀政策框架,給市場以穩定預期。
李克強指出,當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內,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結構為著力點,釋放改革紅利,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和自我調節的作用,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后勁。
對此,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曉蕾表示,現今中國經濟運行在潛在增長水平的區間內,下半年經濟增長具有穩定性,不應采用刺激政策尋求更高的增長,應將著力點放在調結構,培育新的增長點上已確保發展后勁。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對于當前中國來說,已經有足夠的資源和經驗實現經濟穩增長。中國經濟政策力度越來越精準,政策調整對市場的影響基本上已經可以預估。“政策的主基調不需要調整,只要政策微調就可以穩定經濟增速,實現全年的增長目標。比如,央行減少票據發行,或者通過再貼現增加流動性等等措施。”他說。
趙錫軍認為,由于經濟實際增速有所放緩,外界預期,在“穩中求進、穩中有為”政策導向下,有限空間內的經濟結構調整,可能會對投資消費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特別是在投資消費政策方面有一定的寬松,包括促進消費(信息消費)、促進鐵路投資、促進棚戶區改造、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節能環保投資等方向將成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