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傅瑩
如何讓不同視域下的中國逐漸融合,不僅需要外界對中國歷史與現實有真切認知,也需要中國人向世界講好自己的故事,為此我們需要提高國際意識和擴大國際視角
與外國人交談,常感到他們眼里的中國與我們的看法差距較大。最近一次帶給我強烈感受的,是參加一年一度的圣加倫論壇。
5月初,這個有“小達沃斯”之稱的論壇在瑞士東北部的圣加倫舉行,來自歐洲和世界各地的政商領袖和杰出學子云集在這里探討世界大事。幾天下來觀察到的是,大家對中國各方面的情況都很感興趣,同時又誤解頗多。最集中提到的問題是:作為新生世界大國,中國將如何對待和領導世界?
在討論中,我以自己在國內演講時的經歷為例談到,每次問聽眾是否贊同“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國”時,很少有人會舉手,但是問到哪個國家在世界上排第二時,聽眾又往往莫衷一是,這很能說明中國人看問題的方式和角度。主持人當場動議,請贊同“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國”的人舉手。在場的大部分人都把手舉得高高的,而同時場內卻回蕩起參會的中國人此起彼伏的聲音:“No”。外界和國人的看法如此不同,國外普遍認為中國成長了,世界大國排位第二當仁不讓,而我們則堅信自己還是發展中國家,雖然有了很大的成就,但許多方面還遠遠排不到世界第二位。
我向聽眾介紹了中國的歷史和國情,也許外界從經濟總量上看到中國發展強大的一面,但是中國人剛剛走出為衣食奔波的年月,人均GDP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普通人看到的是眼前的現實差距和挑戰,對國家的國際地位有更加冷靜的判斷。在座談會上,我還介紹了“中國夢”包含的是每個人、每個家庭質樸的愿望和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追求,“城鎮化”將為下一步發展提供動力,而“依法治國”則是進一步改革發展的保障。中國的發展需要與國際合作,也會給世界帶來更多機會,中國的國際責任在于維護和平與推進合作。
在會場內外,無論是學術界、企業界人士還是青年學生,都非常重視來自中國的聲音,但也有些人的觀點尖銳刻薄,可以看出他們一直以來獲取的信息相當片面。比如在釣魚島之爭上,就有人認為中國太強硬,是在恃強凌弱。有些人對西藏的今昔一無所知,卻張口閉口種族滅絕。荒唐的錯誤信息被不斷重復以至于讓人篤信不疑,這導致對中國的矛盾心態:一方面強烈希望中國能夠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另一方面又對中國充滿擔心和不安;一方面對中國的成就欽佩不已,另一方面又認為中國有諸多“不正確”。很多人對中國國家機構換屆和新領導人的思想觀點充滿好奇,但是他們的推理和發問完全從偏見的視角出發,與現實南轅北轍。
顯然,不同視域下的中國影像是不重合的。其實國人的看法也相當多元,折射出中國正處在發展中的現實,各方面成就不小,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不少。但是,如果外界單向度、片面地打量中國,就看不到完整的影像。如何讓不同視域下的中國逐漸融合,不僅需要外界對中國歷史與現實有真切認知,也需要中國人向世界講好自己的故事,為此我們需要提高國際意識和擴大國際視角。面對撲面而來的種種偏見,一些出席論壇的中國學生主動站出來介紹中國,贏得敬意,他們身上閃耀著年輕一代自信的光芒。還有不少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和了解中國的人士,表達了對西方種種偏見的憤懣,也有人希望聽到更多中國的聲音。可以看到,理解中國、渴望溝通的力量也在成長。(作者傅瑩,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