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黃金72小時救援時間的結束,災區的救援重點將從救人逐步轉移到重建。但災后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防范,不能掉以輕心。一方面,頻繁發生的余震和已經在部分地區出現的降雨極易導致次生災害,另一方面,雨后濕潤的環境易造成細菌滋生傳播,再加上生活衛生設施毀壞嚴重、人畜尸體腐爛等原因,科學防疫工作迫在眉睫。同時,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創傷也不能忽視,應及時進行心理干預。
防范次生災害
山體滑坡與塌方
蘆山縣、寶興縣一帶的地質地貌條件和汶川一樣,很容易發生山體滑坡和塌方等地質災害,而且目前已經發生了。中科院科技救災專家組對蘆山縣太平鎮、寶盛鄉、龍門鄉等三個鄉鎮的調查顯示,三個鄉鎮共出現新滑坡、崩塌點1200余處。由地震引起的地面滑坡、崩塌現象較為突出,在余震影響下滾石、崩塌等險情會造成山區道路時常中斷,給震后應急搶險造成困難。
泥石流
如果出現大的降水,則可能在滑坡或塌方的基礎上出現泥石流,即大量雨水伴隨著土石從山上泄下來。
堰塞湖
20日,地震致蘆山縣寶盛鄉玉溪河一帶形成一個堰塞湖。阻塞形成堰塞湖的土石方,土質很松軟,很可能發生劇烈的垮塌,這樣下游的居民就很危險。目前玉溪河堰塞湖已排空,險情解除。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