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濟參考報》刊發的《畸形消費之惑》報道了社會上存在的畸形消費、奢侈浪費現象,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
畸形消費催生了畸形產業鏈,很多高檔餐飲企業躺在畸形消費的溫床上享受超高利潤,不過,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這張“溫床”開始降溫,不少相關企業已感受到寒意,正在謀求轉型。不僅如此,奢侈品以及高端煙酒等消費也均出現“退燒”。專家表示,靠公款大吃大喝支撐的畸形消費不但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還助長了不良社會風氣,消費應回歸理性。
高端餐飲衰落
“凈雅大酒店居然可以送外賣了。”北京市民劉先生最近感到奇怪,原來凈雅就是個專營牛肉包子的小飯店,屬于家常飯館,后來走高端餐飲路線,就離普通百姓遠了,它風光的時候多牛氣啊,怎么會屈尊送外賣呢,現在回歸理性消費了,高端酒店也轉型了。
“我們一樓開了外賣窗口,提供便民服務。”錦繡凈雅大酒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期菜價有所下調,現在來這兒家庭聚餐的也多了,吃不完打包的人也多了。
一位在京經商的老板表示,“中央的新政策真見效,原來凈雅、新加坡泰國村魚翅、倪氏海鮮這些地方吃飯的人特別多,車都沒地方停,不提前訂還沒位,現在真是門可羅雀,只能另謀出路了。”他原來經常在這幾個地方進行商務宴請,“原來刀魚都賣到八千塊錢一斤,現在降到四百塊了,真是天壤之別。”另外,北京翠微路海軍大院西門的幾個高檔飯店原來去吃飯也是找不到位子,都是提前訂出去了,現在去吃的人也很少了。
“魚翅我們還在做,但是現在來消費魚翅的人比原來少多了,目前人均費用500多元吧。”北京金悅利灣(金融街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央新政策實施以來,從北京、天津、上海、寧波等地的餐飲企業經營情況來看,點魚翅的客人少了。在北京地區,高檔酒店的燕窩銷售下降了40%,魚翅下降了70%,一些魚翅專營店如譚家菜的銷售額更是下降了50%。
中國農業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農學會副會長李里特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魚翅、海參、燕窩這三種食品的營養價值并不很高,如果單從營養上講,有許多比他們更好的便宜的食品,我國有人特別喜歡只是受傳統影響取得心理滿足,成本僅幾十元的魚翅,在飯店標價幾百、上千元,這是一種畸形消費。
專家表示,明明知道魚翅營養成分不高并且價格嚴重虛高,仍熱衷消費魚翅,主要原因是很大部分消費魚翅的人用的是公款。“有一些吃魚翅的肯定是公款消費了,看門口停的那些車就知道了,另外,車牌都用布蓋上了,肯定是不想讓人知道自己的身份。”上述老板說。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表示,奢侈消費與政府提倡的生態文明理念、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的理念是相沖突的。在高檔消費中政府消費占很大比例,這個比例應該高于50%,另外的20%至30%是企業型的高檔消費,在高檔消費中個人出錢的比例是很小的,某些個人的高檔消費也是為了請客、生意,這種消費是不健康、不生態的,是畸形的。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像魚翅、鮑魚這樣的畸形消費得到遏制,高檔消費也飽受影響,這在一直走高端商務路線的餐飲企業湘鄂情顯現無遺。湘鄂情的業績快報顯示,該企業2012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9%,而2011年該數據是60%。日前發布今年一季度業績預告稱,今年一季度將虧損5500萬至7000萬元,而去年同期湘鄂情盈利4623萬元。全聚德2012年實現餐飲服務收入超過14.99億元,較去年增長7.21%,為近三年來最低增幅。全聚德表示,因公務宴請和商務活動減少,餐飲業增速陷入十年來最低谷,公司將開發中低檔菜品。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數據,春節期間,北京、上海、蘇州、成都等大中城市的高端餐飲、會所等生意冷清,營業收入普遍比去年同期下降20%左右,一些企業下降幅度超過30%,個別四星、五星級酒店餐飲部門甚至首次出現春節歇業現象。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字顯示,1至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81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3%,比去年12月的15.2%增速大降2個百分點。其中餐飲業收入增速僅僅為8.4%,限額以上企業餐飲收入甚至下降了3.3%,出現了中國餐飲業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高檔餐飲及名酒消費下降更明顯。
商務部此前發布的數字顯示,中央八項規定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要求出臺以來,一些高端餐飲企業的經營和高端白酒的銷售大幅度下降。據抽樣調查,高檔餐飲企業的營業額,北京、上海、寧波分別下降了35%、20%、30%左右。
奢侈品“降溫”
“三月份的銷售‘黃金周’不見了。”新光天地一家品牌專賣店的導購小王說,每年兩會前后,這里的生意都特別好,很多時候都會買斷貨。在他的記憶中,總是一個領導模樣的人在前面挑東西,后面有幾個跟著付錢,買東西非常闊氣,開發票抬頭都是“辦公用品”等。
小王告訴記者,今年兩會期間,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并沒有出現以往那種銷售熱鬧的場面,銷售甚至還有一些下滑的趨勢。記者了解到,在中央出臺多項廉政措施后,明顯的公款消費已經開始下降,其中包括路易斯威登、古馳、普拉達等眾多一線品牌銷售開始受影響,并且有所下降。
一直以來,中國因其在奢侈品消費上的強勁購買力,被看做是全球奢侈品增長的引擎。然而,自今年一季度以來,多家奢侈品品牌在中國內地市場都出現增速下滑趨勢。世界奢侈品協會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1月20日至2月20日的一個月內,中國內地奢侈品消費總額為8.3億美元,不到同期海外及港澳臺地區奢侈品消費總額的十分之一。這個數字,比2012年春節期間17.5億元的奢侈品銷售額減少9.2億美元,銷售下跌近53%,為5年以來最低點。不僅如此,數年來一直在華迅速擴張的奢侈品品牌突然“急剎車”。世界奢侈品集團PPR的首席執行官弗朗索瓦·昂利·皮諾日前表示,2013年將停止古馳品牌在中國的門店擴張。而不久前,L V M H的掌門人也稱將不會在中國二、三線城市繼續開店。同時,英國時裝品牌博柏利及瑞士奢侈品公司歷峰集團也都聲稱要放緩在中國的擴張。貝恩公司發布的《2012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統計報告佐證了這一現狀,報告指出,2012年各大奢侈品品牌在華業績增長從連續多年的30%以上,驟降至7%。
“今年一季度奢侈品牌在中國的銷售同比整體性下降了15%至20%,包括位列前三的路易斯威登、古馳和普拉達。”古馳的一名中國代理商表示,不僅門店銷售額直線下降,國際奢侈品輸往中國的貨品也減少了。
一位業內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除了經濟整體放緩外,國家多項嚴格規定下,一些公款消費、請客送禮開始“收斂”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特別是加上媒體和公眾、微博等形式的監督,一些官員公款消費,或者“官員消費、企業買單”的事情也不敢像以前那么明目張膽。
中金董事長李劍閣在博鰲論壇上坦言,中國成為全球奢侈品消費最大國,很多人喜歡買豪車、豪宅、名表,這可能是一個階段發生的問題,不是常態,奢侈性消費從某種意義上講,和公款消費以及腐敗性消費有關。
“大家都是在觀望,看看政策是什么走向,一旦這個風頭過了,恐怕奢侈品消費的風潮還會再次刮起來。”上述業內人士說。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