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里,一位被問責的局長曾經休息時一口氣喝完了380毫升的礦泉水,還有一位區長走出演播廳時感嘆“真是防不勝防”。
□紀委書記評論說,官員冒汗、尷尬,實際上是“責任心喚醒的過程”。
□觀眾喜歡看到官員被問住時的窘態——因為平時見不到領導干部,現在你出丑了,終于有人“教訓”你了,但電視問政的核心不是這些。
走進湖北荊州電視臺的演播大廳時,葉青“有些緊張”。這位以敢言著稱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并非第一次參加直播節目,但作為嘉賓,在電視上當面點評同級別官員的工作,對于他來說還是第一次。
8月14日早上,緊張坐在演播大廳里的并非葉青一人。臺上,5位身著白色襯衣、扎著領帶的廳局級官員面色凝重,這些習慣了講話稿和預審采訪提綱的官員并不知道,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里,等待他們的“問題”是什么。
這場即將直播的節目,是由湖北省紀委主辦的三農問題“電視問政”。過去的兩個月,湖北省紀委曾在暗訪中發現了騙取退耕還林補助、投資百萬元的水利設施不達標等“三農領域”的問題,在一個半小時的電視直播中,現場的5位官員將對這些問題做出現場答復。
如果答復無法令人滿意,他們還會面對現場200位農民代表舉起的綠色“哭臉”表情牌。
過去一年,“電視問政”這一新的問責形式,已經出現在湖北、湖南、廣東、河南等多個省市。而作為2010年在湖北省內首個推行電視問政的城市,武漢市紀委宣教室副主任吳忠新認為,電視問政會讓政府官員意識到,自己是個被監督的對象,應該對老百姓負責。
“這對官員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都會有所改變。”吳忠新說。
事實上,就在那臺三農問題的電視問政節目里,改變已經顯而易見地發生了:有的官員被問得說不出話,有人面露尷尬,腦門上被汗水浸得發亮,還有人聲稱“第一次聽說這個問題”。而這一切,都通過電視、收音機以及電腦,傳遞給數百萬的普通民眾。
封閉的演播廳更像一個考場
湖北省林業廳副廳長王銘德是那場節目中遭遇問責的官員之一。當時,大屏幕上首先播放了一段由暗訪組攝錄的黑白視頻:某村村干部騙取退耕還林的國家補貼長達9年,當地林業部門卻表示無法管理。
視頻播放完畢,演播室的燈重新亮起來時,王銘德臉上的表情已經不太自然了。他當場認錯。“這很明顯是工作人員不作為”,他抿抿嘴,停頓了一下,“我們將和地方政府一起,盡快解決這個問題。”
“什么時候處理?”主持人追問。王銘德有些尷尬地微微一笑,“離開這個會場以后,盡快的。”
現場觀眾對這個回復舉起了黃色的笑臉,葉青在隨后的點評中提醒:“政府官員在工作中不能總是‘60分萬歲’。”
這并不是葉青第一次參與政府工作評議。在他的印象中,給政府工作打分這種事他至少參加過5次。但那些評議都相對簡單:幾個人一組,對口評議幾個單位,直到最后一天,分管常務工作的廳長才出來談談問題。
甚至,有些電視臺舉辦的廳局長訪談節目,也只是讓官員介紹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連直播過程中打進來的場外電話,聽起來也“好像是為這個部門歌功頌德一樣”。
但這一次,官員們可沒有這樣的好運氣。電視臺的節目組聲稱,5位廳局級領導并沒有看過這些暗訪錄像。不過,他們還是提前介紹了一下暗訪問題的領域,以便官員能夠在政策內容方面充分準備。
可對于官員們來說,架著攝像機、坐滿觀眾的演播廳,依舊是個令人緊張的考場。一位被問責的局長曾經休息時一口氣喝完了380毫升的礦泉水,一位區長走出演播廳時感嘆“真是防不勝防”,還有一位嘉賓無意中聽到官員們私下里說,“我不想來,不敢來”。
事實上,也的確有官員在這里遭遇“下不來臺”的窘境。8月初在河南洛陽舉辦的一場電視問政節目中,規劃局局長馬朝信,曾經面對主持人的質疑“臉色發紅”;而在今年7月初,在武漢市紀委舉辦的一場電視問政中,居民區附近的一個逃過整改的“三無”攪拌站,讓建委主任王立尷尬不已。
節目中,這位發言時總是文縐縐地說“工業設計”和“生命周期”的官員,先是被主持人打斷,后來又被要求“用一個字或者兩個字回答該不該搬”。
“如果沒有資質必須搬走。”王立說。他隨后解釋,建委已經下了停工通知,同時承認管理中也有責任。
當時,坐在臺下的嘉賓是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學院教授趙振宇。他向臺上的官員直截了當地問道:“我要問王立主任,為什么下了通知,它還敢辦?對此你作何解釋?”
坐在臺上的人沉默了。“王立主任?”趙振宇叫了一聲,有的觀眾開始鼓掌起哄,王立尷尬地笑了一下,抬眼看了看天花板。
“如果這樣,你們再下文件,再說馬上就辦,誰還害怕呢。另外,如果王立主任就住在那個攪拌機旁邊,你有何感受。你能不能對受害的居民說幾句話?”趙振宇說。
王立握著話筒說:“作為一個公民,生活在那個區域肯定是不高興的。作為國家公務人員,我有履行職責的義務。我給周圍老百姓道歉,是我們工作不當,導致環境被破壞,這也同時激勵我們,時刻記著我們是為誰在干。我們改進吧。”
當晚,攪拌站里迎來了執法人員。兩天后,“武漢市全面排查三無攪拌站”的新聞印在了報紙上。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