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氣象局正積極籌建
將推進中國南海氣象預警工程建設
昨日傍晚7時15分,隨著西南中沙群島氣象臺工作人員的松手,一個大氣球升入云端。這是用于氣象觀測的氣球。據介紹,在臺風天氣期間,氣球在西沙探測到的數據對南海天氣預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隨著三沙市的設立,海南省氣象局正積極謀劃在西、南、中沙群島氣象臺的基礎上籌建三沙市氣象局,并將積極推進中國南海氣象預警工程的建設。
祖國最南端基層氣象臺站
1957年7月,西南中沙群島氣象臺在西沙永興島上正式成立,成為了祖國最南端的基層氣象臺站,也是南中國海上建設規模最大、業務最齊全的綜合氣象觀測基地。數十年來,西南中沙群島氣象臺從原始的人工觀測到現在的14個自動氣象站與人工觀測相結合,氣象臺新建的雷達綜合辦公樓和雷達塔樓,儼然成為永興島的標志性建筑。
氣象臺不僅肩負著祖國南海氣象觀測和氣象服務的重任,開展地面氣象測報、高空氣象探測業務,還承擔著酸雨、輻射、閃電定位等觀測業務和海洋氣象預警短波廣播業務。通過采取電話、廣播、手機短信等方式,為群眾提供周到的氣象信息服務。
“高溫、高濕、高鹽、高日照”的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是西沙的一大標志。高溫暴曬、長時數的日照、強烈的紫外線輻射,使得氣象觀測人員常被曬到皮膚紅腫甚至脫皮、起泡;高達82%的年平均相對濕度,加上水汽中蘊含的高鹽分,使得島上的建筑、設施和花草樹木常常掛著晶瑩剔透的水晶或鹽晶,潮濕而咸澀的空氣具有極強的腐蝕性,室外的鋼鐵物件只要放置3天以上,一般都會生銹。
西南中沙群島遠離海南本土,交通不便,只有平均每月一班的運輸船往返于海南和西沙永興島;島上無淡水資源,飲用水主要為雨水和輪船有限的補給;當熱帶氣旋、大風天氣長時間影響時,時常2個月甚至更久才能補給一次。
工作人員要自己下海捕魚
相比于永興島氣象站,西沙珊瑚島氣象站的條件更為艱苦。由于珊瑚島的地理位置更為邊遠,所以沒有固定時間的運輸船,主要依靠部隊和漁民的漁船運送物資和人員。由于時間不定,常常幾個月才有一趟供給。
2012年上半年,海南省氣象局排除困難,在珊瑚島新建了業務樓和職工宿舍樓。島上人員稀少,由于條件太過艱苦,西沙工委原先設立的商業站點先后撤走,目前島上除了部隊官兵外,就只有氣象站的3位工作人員。他們不僅要負責24小時輪班進行地面觀測業務,維護維修極易腐蝕的儀器設備,還要自己動手種菜、下海捕魚、生火做飯,以解決生存問題,唯一的文體活動,就是偶爾在空閑時和部隊官兵打打籃球。
工作的繁重,生活的艱苦,孤獨與寂寞,在面對氣象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對家人的綿綿思念的精神支撐面前,都已經顯得微不足道,他們為了每個時次的報文,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駐扎在這南海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