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耗資兩億元更換高速公路指示牌的一則“舊聞”,又引發了公眾質疑。其實,江蘇高速公路的“變臉”兩年前已全部完成,但其高造價卻一直不為公眾所知。
因為立項、評估、招標、實施等全過程的閉門運行,公眾的事后質疑必定伴隨著各種想象。
首先,以如此高的價格進行整體換牌,而效果只不過是規范化而已,是否必需?是否可以局部調整?指示牌應以實用節約為原則,不能隨意浪費納稅人的錢,追求不必要的美觀。
其次,如此高的單價,遠超公眾的心理預期。江蘇省交通廳給出了三個理由:面積大、材質好、附加產品貴,但由于缺乏直接證據支持,比如指示牌的造價明細,這一解釋,還無法形成共識。更何況,有廠家表示,招投標反而推高了造價。
即使“符合招投標程序”,也無法說服公眾,因為過程透明度不夠。這種質疑,程序本身無法自證清白。
值得警惕的是,符合程序已然成了一些地方或部門推諉責任的例行說辭。不管程序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公眾意志,也不管它是否透明,似乎只要符合程序就找到了合法性,就可以對公眾質疑不置一詞。這種風氣,該殺殺了。
天亮
【新聞回放】
高速路萬元“天價路牌”遭質疑
江蘇省交通廳稱招標符合程序
7月16日,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錢國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江蘇省高速原有路名不統一,本地人熟悉,但外地人不易理解。隨著路網完善和全國高速公路路網聯通,導致同一條路有多個名稱,統一標號更加科學合理,也很有必要,為此交通部門已經花費2億元左右,更換了1.9萬塊標牌。
然而,就是這兩個數字引起了很多網民的不解:一個小小的公路標牌,一塊竟然要1萬多元?
17日,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指示牌高價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更換的牌子比較大;其二材質為鋁質的;三是貼了高強級反光膜。
該負責人強調,這都是通過嚴格的招投標程序的。不過,有廠家直言,招投標價格比出廠價格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