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財政安排19億元,支持25個省份完成30萬座散葬烈士墓的遷建,以及2000座零散烈士紀念設施的修繕工作。這是記者從民政部、財政部10日在京舉行的全國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搶救保護工程推進視頻會議上獲悉的。
“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搶救保護工程,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廣泛關注的政治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各地民政部門要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建立健全目標管理責任制,確保經得起人民和歷史的檢驗。”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會上表示。
研制開發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信息系統,實現數據的即時更新和動態管理;逐村逐組走訪調查,逐戶上門征求烈屬意見,做到不錯、不漏、不重;認真調查每一座烈士墓、每一處紀念設施,詳實采集數據,全部建立電子檔案……自搶救保護工程部署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截至目前,民政部門已摸清了61萬座散葬烈士墓、1.2萬座零散烈士紀念設施的基本情況。在全面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民政部會同財政部制定了搶救保護總體規劃和年度任務。各地民政部門制定了本地年度計劃和實施方案,建立了工程招標、質量監督、檢查驗收等制度,確保按時保質完成任務。如江蘇、上海已全部完成散葬烈士墓遷葬集中保護,山東、遼寧等地大部分散葬烈士墓已得到搶救保護。特別是四川省通江縣,僅用半年時間,就將全縣1.7萬多座散葬烈士墓遷入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集中保護。
“決不能因為資金問題而影響搶救工作。”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在會上表示,今后,各級財政部門要根據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搶救保護工作總體規劃和投入需求,將紀念設施搶救保護補助資金和管理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