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華大學公布的抽樣調查顯示,在獲得保送資格、自主招生名額以及高考加減分優惠政策時,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村的“寒門學子”處于劣勢。
昨日,清華大學“中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追蹤研究”課題組公布“中國高等教育公平狀況報告(2011)”。
調查共抽調10萬多樣本
報告顯示,家住農村的學生獲自主招生名額的機會較低。其中,生活在直轄市的學生,獲得自主招生名額的可能性是農村學生的5.5倍。
“總體上看,獲得自主招生名額的學生僅為少數,通過自主招生途徑進入大學的機會十分稀缺。”課題組有關負責人說。
據悉,此次調查共抽調了10萬多個樣本。
對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課題組有關負責人解釋,一方面,生活在城市的非農戶口學生,更容易獲得保送、加減分優惠政策以及自主招生方面的信息。
另一方面,想成功獲得保送、加減分優惠政策和自主招生資格,學生家庭要承擔相當的經濟成本、文化成本和時間成本,而持農業戶口的學生顯然處于劣勢。
自主招生有必要實現多元
參與研究的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劉精明說,不能僅看到教育的不公平,其實教育不公平是根植于社會的不平等,而教育不公平,會反過來加劇社會不平等。
針對調查中反映的問題,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史靜寰說,比如自主招生有必要實現多元的錄取方式,比如今年,全國高校針對貧困地區提供一萬個招生名額,保證這里的孩子有機會進入高校。
近三成保送生來自省會家庭
農業戶口學生中,獲保送資格的比例為0.3%;非農戶口學生中,有0.8%獲得保送資格,高于農業戶口。
課題組負責人說,這一差異的產生,可能源于非農業戶口學生更容易獲得保送資格申請方面的信息。
除了戶口之外,在所有獲得保送資格的學生中,來自城市地區的學生比例明顯大于其他地區。其中省會城市最高,為27.5%,課題組的分析發現,家庭所在地省會城市的學生,獲得保送資格的可能性是郊區農村學生的11.1倍。
僅1.9%農村學生獲自主招生
受訪非農學生中,獲自主招生名額的學生占到5.4%,而持有農村戶口的受訪學生,這一比例為2.3%。
另外,所有來自直轄市的學生中,有9.7%曾獲自主招生名額,比例遠超其他地區。
其次是省會城市和地級市,比例分別為5.7%和4.2%。相比較來自縣城的2.9%和來自鄉鎮的2.5%,農村學生獲得自主招生名額的可能性最低,僅為1.9%。
新聞背景
名校農村生比例疑減少
去年秋季學期開學前夕,一篇針對“寒門子弟進入名校的機會減少”的新聞報道曾引發社會對高校中農村學生的關注。
清華大學的新生中,來自縣級以下中學的比例僅占七分之一,而中國農業大學今年大一新生中,農村戶籍生源十年來首次跌破三成。
不過,教育部部長助理林蕙青上月透露說,對2001年至2011年有關數據分析,近10年來農村和中西部考生上大學的比例持續上升,高校錄取學生中農村籍學生比例已由10年前的48%,上升到2011年的61%;中西部考生平均錄取率升幅明顯高于全國平均錄取率升幅。
記者了解到,這也是教育部首次回應農村生源在高校的比例問題。(記者 郭少鋒 制圖/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