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甕安居民的人生軌跡
從“刁民”到人大代表
2008年6月28日,15歲的葛啟義的人生轉了個急彎兒。那一天,他拿著汽油瓶沖進甕安縣政府大樓,隨后被警察銬在了角落里。“這輩子完了!怎么也得坐牢三五年。”他想。
3個多月后,葛啟義拿著鋪蓋卷兒走出了看守所。“政府”不僅沒有難為他,還推薦他去上了職業中學,消除了他的“不良記錄”。他沒有想到。
如今,葛啟義成了一家小裝飾公司的老板,小有薄財。去年12月,他還當選為甕安縣人大代表,認真地履行起職責來。
人生吊詭處卻是社會大波瀾。
愛打架的孩子
葛啟義的童年悲苦。6歲前,他的父母全去世了。爺爺奶奶僅靠1畝半山地糊口。從小到大,葛啟義沒有收到過壓歲錢。上小學了,別的同學吃早餐時,他在給鄰居家放牛。不過,那時候的葛啟義不是壞孩子。四年級,他的數學還考了90多分,老師特意獎勵他10元。那是葛啟義第一次拿到那么大的錢。后來,他以全班第6名的成績考入鄉初中。
由于建水電站占了土地和房屋,初一下半學期,葛啟義隨爺爺奶奶遷到了縣城附近,并轉入縣四中上學。班里有90多個學生。這個農村來的孩子有些格格不入。一伙子城里娃兒專門拿他尋開心,天天放他自行車的氣。他向老師報告也無濟于事。
有一天,那伙子城里娃兒當面拔了他的自行車的氣門芯,葛啟義忍耐不住,狠狠地揍了領頭的那個,把他打得進了醫院。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放葛啟義的車氣。
好景不長。一個高二的學生跟他要起了保護費。身無分文的葛啟義只好再次用拳頭說話。沒想到這個高二的學生也不禁打,也進了醫院。這次警察出現了,卻只是罰了些錢了事。
葛啟義大搖大擺地從派出所出來。此時,他深深感到了拳頭的威力。經過此兩戰,他在四中也出了名。越來越多的小弟匯集在他名下。最多的時候,葛啟義有40多個兄弟,想滅誰就滅誰。不過,他沒有想過收保護費,所以這個小團伙很窮,連把砍刀都買不起。他們最大的愛好除了打架外,就是在出租屋里看小電影、扯閑篇。
“幸虧連刀都買不起,不然還不曉得捅多大婁子呢。”葛啟義說。
那個時候,不僅葛啟義所在的四中亂,甕安的學校都糟。各中學普遍缺教師,缺教室,缺宿舍,缺食堂。三中一個班里竟然有145個學生。教室里書桌連成片,下腳的地方都沒有。即便在條件最好的甕安中學,也常常是一個班100多個學生。由于沒有足夠的宿舍,2/3的學生在外租房子住。
甕安中學校長李鳳奇說,當時老師能講完課就算不容易了,根本無暇管學生別的。“一個班100多人,一個老師常常帶3個班還得兼班主任。”
在外租房住的學生脫離了學校和家長的視線,不少人慢慢染上各種惡習。抽煙,喝酒,打架。街上的廣告牌經常被砸得稀爛,多是這幫孩子所為。校園里三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有一次,甕安中學、二中、四中和職業中學30多名學生混戰起來,場面嚇人。
學生們發生了口角,最常問的是:“你老大是誰?!”根本想不到找警察。因此,學生中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讀書苦、讀書累,不如加入黑社會,有吃有喝有地位。青青校園已混亂如斯!正因為如此,“6·28”事件中,很多青少年充當了打砸搶的急先鋒!
“6·28”之后,甕安縣最沉痛的反思即是:“再苦也不能苦教育,窮了誰也不能窮學校!”教育資金投入從2007年的不足1.5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近3億元,增長91%。老師隊伍也擴充了1/4多。
只是這個認識得來的是如此不容易,付出了“6·28”那么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