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調查:“吃空餉”為何成為頑疾?——浙江永康公布“吃空餉”名單事件追蹤
日前,浙江省永康市向社會公示當地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人員的自查結果,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那么,“吃空餉”為何成為我國不少地方人事管理的一個頑疾?解決“吃空餉”到底需要下何猛藥?記者就此進行了相關調查。
小小縣級市,近200人“吃空餉”
永康是浙江金華市下屬的一個縣級市。5月3日,永康市按照已定的程序,在當地《永康日報》上如實公布了全市機關事業單位此前自檢自查上報的“在編不在崗”人員名單和不在崗原因及時間,名單共計192人,涉及長期病事假、超假不歸以及停薪留職人員等8大類。
此次公示結果顯示,192名“在編不在崗”人員中長期病事假或超假不歸的有69人,有57人至今仍領著工資;停薪留職人員有46人;借用、借調、抽調人員有23人;“上班不夠正常”的中層正職退二線人員有9人;受到刑事處罰的人員有7人;在家待崗人員有8人;未辦理辭職擅自離崗的有10人;“其他情形不在崗的人員”有20人。
公示一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百度搜索“浙江永康 吃空餉”關鍵詞,目前相關網帖多達30余萬條。永康市委常委、紀委書記藍群英說,公布名單的《永康日報》被當地民眾搶購一空。
在對永康的做法表示支持的同時,更多的聲音開始發出疑問:公職人員“在編不在崗”“吃空餉”的現象為什么能長期存在?
(小標題)人事管理混亂,“吃空餉”不吃白不吃
永康曝光的192名“吃空餉”人員集中在當地交通局、公安局、城市管理執法局、教育局、衛生局或其下屬單位,其中教育系統是“重災區”,占88名。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一些機關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較為混亂,尤其是一些學校在人員編制上虛報虛領工資是造成“吃空餉”現象的主要原因。比如,此次查出的人員中有一位50歲的初中教師,他27歲時因病請假,一請就是23年,多年來財政卻一直給他發工資。相關學校負責人接受采訪解釋稱,上世紀90年代,國家發文鼓勵學校辦工廠,以勤工儉學方式從事實業。這名教師離開原有的崗位,自辦企業去了,但身份沒有進行規范清理,而學校卻一直以該教師名義領工資,“這些工資由學校統籌用于教學工作”。
一些群眾私下表示:既然“吃空餉”沒人管,個人不吃虧、單位不吃虧,只有國家財政吃虧,那干嘛不去吃?不吃白不吃!
永康有關方面也承認,查處“吃空餉”難度非常大,“永康之前也曾搞過幾次‘在編不在崗’問題治理,但工作缺少透明度,結果都不徹底。此次向社會公示自查名單,只是希望一方面能夠進一步核實已公示人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引導群眾監督舉報‘漏網之魚’,以體現這次清查工作是公開、公平和公正的,讓群眾能夠信服。”藍群英說。
她表示,下一步將對公布的人員名單進行分門別類處理,對于以病事假為借口,長期占著編制領薪水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要辭退或開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