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03年至去年的9次兩會總理記者招待會,提問機會共計116個,平均每年約13個。而參加總理記者招待會的中外媒體記者,每年約達600多個,即與會記者的提問概率,僅為0.02%。
在如此激烈的“提問資源”“爭奪”中,美聯(lián)社、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外國媒體“一枝獨秀”,9年來獲得了60次提問機會,占比高達51.7%;港澳臺媒體獲得了21個提問機會,占比達18.1%;內(nèi)地媒體提問機會則為35個,占比30.17%。
境外媒體中,美國媒體提問機會最多,達18次;其次是中國香港媒體,獲得了12次提問機會。緊隨其后的是中國臺灣和英國媒體,各9次。
而法國媒體和日本媒體都是6次機會,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媒體共計21次。
9年的記者會,中外記者提了135個問題,雙邊關(guān)系和多邊關(guān)系是最熱門的問題,此外,宏觀調(diào)控、兩岸關(guān)系等也是熱點。
■ 分析
9次記者會 7次加時
溫家寶總理9年的記者會,共有116名中外媒體記者獲得提問機會。參加記者會的記者也由五六百人增加到上千人,每次只有10多個提問機會,所以各媒體和記者競爭激勵,都想獲得提問機會,而總理記者會也順應(yīng)“民意”,約兩小時的發(fā)布會多次延時或者增加提問機會,9次發(fā)布會有7次延時或者增加了問題。
2003年第一次見面會上,溫家寶說,還有幾分鐘,大家都希望我再說一句話,讓大家再提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給外國記者。美國有線新聞網(wǎng)記者獲得了這個提問機會。
2004年也加問了一個問題,美聯(lián)社記者獲得了這次提問機會。
2006年見面會是增加問題最多的一次,第一次主持人說,時間早已經(jīng)過了,溫總理為了讓更多的記者有機會提問,他同意再提兩個問題。
新華社記者和華爾街日報記者獲得了這兩個機會。隨后,溫家寶說,大家見我一面也很不容易,如果大家不餓的話,我就再增加兩個問題。一個給外國記者,一個給中國記者。好嗎?
印度報業(yè)托拉斯記者和中央電視臺記者獲得了這兩個機會。
2007年見面會上,溫家寶說,大家要不餓的話,我愿意再回答一個問題,我希望最后一個問題給外國記者。美聯(lián)社記者拿到了這次機會。
而2008年見面會上,溫家寶特意問,法國記者在不在?我們給法國記者一個提問機會。
2010年和去年的見面會上,最后都是增加了兩個問題,延長十來分鐘,提問的都是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記者和國內(nèi)媒體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