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的小寶寶即將出生,雇用一名有經驗的月嫂成了他最近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在走遍了呼和浩特大大小小的數十家月嫂服務機構后,王先生坦言以他目前每月3000元的月薪根本無法承受每月六七千元月嫂的工資。
記者了解到,呼和浩特市高級月嫂月工資已漲到7500元,是普通白領月薪的兩倍多。
一組數據顯示:高級月嫂的月薪為:2010年8月,2500元,12月,5000元;2011年4月,6000元;2012年2月,7000元~7500元。
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月嫂的工資成倍增長,到底是真實的市場需求,還是一種人為的炒作。
李春梅是2003年取得了“月嫂資格證”的專家級月嫂。之前她是一家旗縣醫院的婦產科大夫。“每天很忙,一個月就掙3000元,所以停薪留職做了月嫂。”因為之前在婦產科工作的經驗,李春梅對婦幼陪護比較了解,主動雇她的客戶多,認可度也高,薪酬也水漲船高。
呼和浩特市同濟月嫂服務公司負責人稱:“公司24小時住家月嫂月薪是5000元~7800元,分初級、中級和高級。10小時月嫂月薪2800元~6800元。”
她表示,今年生“龍寶寶”的人特別多,所以雇月嫂要提前兩個月預約。目前月嫂的需求量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3倍,且供不應求。她還預計,過了“五一”,月嫂的價格還會上漲。
呼和浩特市家愛母嬰護理服務公司黃經理說,即使價格不菲,月嫂仍供不應求。他的公司每月能接20多個單子,公司里100多個月嫂都有活干,有的月嫂檔期排到了6月份。
月嫂價格一路看漲,但即使價錢很高的“金牌月嫂”依然有人埋單。
月嫂工資,誰說了算
月嫂工資,誰說了算?家政公司,還是雇主?中國青年報記者從多個家政公司獲悉,工資最后確定一方面參照整個市場行情,另一方面是靠雇主與月嫂之間“討價還價”。
八方保姆公司的呂俊清說,工資待遇是八方保姆公司和客戶商量決定的,級別高的,有口碑的月嫂工資高,雇的人多,客戶直接把錢交給八方公司,八方收取中介費800元~1000元不等,再將工資發給月嫂,月嫂和客戶之間沒有直接的經濟往來。
她介紹,八方公司月嫂有四個級別:初級,中級,星級,高級(都是24小時住家月嫂),初級月嫂工資3000元,基本上每升一級都有1000元工資的上升,高級月嫂的最高工資在7000元左右。
呂俊清介紹,如此高的月嫂工資首先是需求推動的,工資定價的標準都是隨著市場價格走的。她說:“現在請月嫂的家庭越來越多,正是瞄準這個市場需求,越來越多的人報名參加月嫂培訓。特別是龍年的月嫂不好雇,有口碑的至少要提前半年預訂。”
她說,月嫂工資如此之高,動輒七八千元,很多是被顧客炒起來的。現在雇主對月嫂的期望值比較高,不僅要照顧好產婦和嬰兒,還要對護理達到高標準和科學化,這就要求月嫂不斷提高陪護能力。為了能有一個經驗豐富的月嫂,很多家庭不惜重金,價格也就炒上去了。
“月嫂漲價快,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行業內部混亂。”呼和浩特市佳貝親母嬰護理服務公司的焦經理說,“這一行難做,現在需求大,月嫂俏得很,有很多新開的月嫂公司或是家政保姆公司,他們沒有自己的專業月嫂,就到處打電話找月嫂,我們培訓出來的月嫂就有公司開價七八千元挖走,甚至更高,我們只好跟著給月嫂漲工資,價格就這樣被炒上去了。”
規范市場不能只靠良心
加價不加“量”,沒有統一標準,是目前月嫂市場的現狀。記者走訪了幾家月嫂公司,雖然所有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等級劃分,但由于沒有規范管理,也沒有統一的考核機制,月嫂水平參差不齊。評級方法大同小異,一般以入行時間長短、經驗多少、綜合素質高低進行評級。但并沒有統一標準,一些“金牌月嫂”、“星級月嫂”可能只有初級水平。
據了解,月嫂上崗前都必須經過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后才能從業。學習內容包括基礎知識、產前準備、產褥期護理、哺乳期護理、新生兒護理、三浴撫觸、嬰兒被動操、產后形體恢復操、營養餐制作、生長監測、預防接種、常見疾病護理、危險因素識別、早期教育、潛能開發等等。雖然培訓嚴格,但在職業鑒定之后,卻缺乏跟蹤、長效的監督機制。雖然有的家政公司有回訪制度,但由于月嫂流動性很大,許多回訪評價形同虛設。
“月嫂培訓只是培訓技能,但干的是良心活兒。”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月嫂要論服務內容其實不過幾項。但用心不用心,大不一樣。所費的心力,達到的效果是天壤之別。比如,坐月子是女性一生中的關鍵時期,雖說產后虛弱但也不能一味猛補,月嫂需要掌握這個尺度。好的月嫂光有經驗不夠,還要根據產婦和孩子的情況給出個性化的調養計劃。好的月嫂光照顧好孩子還不夠,還要幫助產婦學會照顧孩子,教產婦學會聽孩子的哭聲、看孩子的糞便,甚至幫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這些考證時沒有,靠的就是良心二字。”
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作為一個職業,絕對不能單憑良心約束。倘若只靠良心約束,必然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培訓不嚴格、評級不規范、護理無標準、等級混亂都是“月嫂”這個行業面臨的問題。目前,亟須“標準”的考核。
業內人士呼吁,家政市場價格需進行理性引導,以免整個市場“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