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里,他義務賣了十幾萬張火車票,寫下20余萬字的鐵路乘坐攻略
裴濟洋 “售票達人”幫你回家
【閱讀提示】
裴濟洋,北京大學哲學系四年級學生,業余時間除了在火車票代售點賣票,就是自己買票乘火車滿中國跑。他幾乎跑遍了所有通火車的地方,并運用自己對鐵路路線的了解,通過“接票”、“中轉”等策略為眾多農民工和學子“變出”了回家的寶貴車票。
“鋤禾日當午,買票真辛苦。一二三零六,一撥一上午。”北京大學28號樓火車票代售點門口的小黑板上,一首打油詩博得眾人一笑,但也道出了春運期間買票的辛酸。
春運期間幾乎每天花10小時在售票窗口賣票、提早考完試幫同學打電話購票、免費發放春運購票攻略6000余份……北大哲學系四年級學生裴濟洋(見圖。本報記者 魏 薇攝)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義務的。別人問他為什么,他簡單地將其歸結于“我就是喜歡鐵路背后的眾生萬象”。
“鐵路迷”變身“售票達人”
裴濟洋是個不折不扣的“鐵路迷”。自大一起,就奉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原則,3年里,學術著作讀了不計其數,也用掉了259張火車票。提起這赫赫“戰績”,裴濟洋很驕傲,“北到黑龍江漠河,南到海南三亞,西到新疆和田,東到江蘇連云港,累計行程17萬公里,通鐵路的地方我幾乎去了個遍。”翻開裴濟洋收集的三大本車票,每一個車次、每一段里程都被他詳詳細細地記錄了下來。
為什么如此熱愛鐵路?在這個學哲學的22歲男孩看來,鐵路是一種文化,圍繞著火車與火車票,老百姓生活的辛酸苦辣得到充分展現。“透過鐵路售票窗口,可以滿足我了解社會的渴望。”
從單純對鐵路的熱愛,到實際操作賣票實務,源于2009年春運期間裴濟洋看到同學42個小時一路站回成都的無奈。“鐵路運力不足是現實,但如果換種思路,可以充分發揮異地票的優勢來打破出京進京瓶頸,并且盡量讓乘客舒服回家。”這個學哲學的小伙子堅信“愛智慧”是一種滲透到方方面面的生活方式,售票亦然。
自2009年7月起,裴濟洋就在北洼路一家火車票代售點學習售票,從跑腿送票,到對鐵路路線了然于心,兩個月的時間里,他既感動了代售點的師傅,也讓眾多原本買不到票無法回家的農民工兄弟踏上了回家路。
“通過思考,我摸索出了不同的購票方案,無論是烏魯木齊,成都,重慶,哈爾濱,還是福州,上海,南昌,總有辦法讓大家不站著出行。例如現在從北京到烏魯木齊,飛機票要兩千八,我就會建議乘客先坐動車到鄭州,鄭州到洛陽是一小段站票,洛陽到蘭州臥鋪,蘭州到烏魯木齊臥鋪,用4張票,盡量在兩天之內坐著到達。”2010年和2011年,包括2012年,3個春運,兩個暑運,4個黃金周,裴濟洋總是出現在售票窗口,不論哪一個乘客,都能得到有用的信息,多數乘客都能買到車票。
到如今,裴濟洋已經賣出了十幾萬張車票,春運期間日均幫助數百人,但這一切都是義務的。“之所以一直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現,只是想利用探索出的接票與中轉的技巧,滿足更多旅客的出行需要。”
智慧“出票”,樂在其中
在裴濟洋心中,火車不只是一種交通工具,背后承載了很多百姓的真實生活,通過一張小小的車票和短短幾分鐘的交流,“你能夠了解到這個購票者的很多情況,增長很多見識”。
在北洼路代售點實習時,裴濟洋學會了和農民工打交道,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簡單的話語把復雜的事情講清楚。“例如從北京到湛江,會路過駐馬店,因為‘限售政策’車票只賣到湖南以遠的地方,農民工弄不懂,我得告訴他不是沒票而是不賣,但是提前三天買一般就會有。”另外,裴濟洋還學著去了解他們的需求,“他們掙的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了解他們更愿意坐慢車硬座,比如到駐馬店的動車要200多,而普通硬座才50多;還得幫他們選擇晚上開白天到的車次,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坐上車回村。”
在北京大學28號樓火車票代售點,看著業務熟練的裴濟洋,沒人以為他是個北大學子。但是,當看到他能夠流利地用外語幫助摸不到“門道”的外國朋友買到票時,心里會覺得這個小伙子不簡單。為了滿足北大留學生的出行需求,裴濟洋還將自己寫的購票須知翻譯成了英語、日語、法語、德語等等8種語言貼在公告欄上。
現在正值春運期間,裴濟洋寫了一份《2012年春運火車票新思路購票攻略》,免費印發6000余份給北大學生,并自信地認為“只要認真讀了就能買到票”。攻略里面提到了最新的購票技巧,例如可以同一車次分段購票,也就是“接票”;買長途車的短途票,上車之后再補票,這被裴濟洋稱為“打短兒”;電話訂票時加撥北京鐵路局管內各車站所在城市的區號等等。
這份購票攻略被裴濟洋戲稱為“授人以漁”和“開藥方”。除了提供攻略,裴濟洋還堅持在售票點賣票,甚至提早完成考試幫同學電話訂票,“雖然無法改變一票難求的現狀,但我拒絕應付和敷衍,盡最大的努力讓大家的出行需要得到滿足。我爭取讓每個排隊的乘客都得到有用的信息,不白排隊。”
盡管業余時間都“搭”在了賣票上,但裴濟洋賣得很幸福。幫原本買不到票的人回家,看到他們洋溢在臉上的微笑,這個小伙子會覺得滿足,“購票者求得一票而樂,售票者亦樂其樂”。(記者 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