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確定明年起監測PM2.5
環保部部長稱“不能讓群眾遭污染之害,而監測數據自說自話”
明年,京津冀和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將開展PM2.5和臭氧監測。昨天,在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大會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公布了PM2.5和臭氧監測時間表,PM2.5監測全國將分“四步走”。
周生賢把講話的重點放在了公眾關注的空氣質量上。他說,環保部門必須避免監測數據和群眾感受“兩張皮”問題的出現,不能讓人民群眾遭受污染之害,而監測數據自說自話。
目前,《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見已結束,明年元旦后有望出臺,新標準中增加了細顆粒物(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監測指標。
在PM2.5、臭氧納入監測的實施時間方面,周生賢昨天給出了分步實施的“四步走”。他表示,2012年,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PM2.5和臭氧監測;2013年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開展監測;2015年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開展監測,而2016年則是新標準在全國實施的關門期限,屆時全國各地都要按照該標準監測和評價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并向社會發布監測結果。
周生賢表示,今后將進一步完善大氣聯防聯控機制,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為重點,實施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此外,還將建立區域大氣環境質量預報系統,實現風險信息研判和預警功能。在連續出現重污染天時,及時啟動應急機制,指導群眾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
北京市環保局局長陳添在會后表示,將按照環保部部署積極實施。此前,市環保局曾表示,已經開始進行設備采購、人員培訓等工作。
>>減排任務
氮氧化物排放零增長
據介紹,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繼續下降,預計全年下降比例為2%左右,超過減排1.5%的目標。但是“十二五”新增的兩項指標,氨氮排放量僅下降0.9%,氮氧化物排放量反而上升7.2%。
周生賢表示,預計氨氮和氮氧化物兩項指標今年均完不成分別減少1.5%的目標,特別是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為今后4年的減排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會上,周生賢還公布了環保部確定的明年的減排任務:與2011年相比,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減少2%,氨氮排放量減少1.5%,氮氧化物排放量為零增長。
對話·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
PM2.5數據將實時發布讓公眾監督
記者:PM2.5的監測數據會及時對外發布嗎?
朱建平:我們正在計劃,一旦新的污染指標(PM2.5和臭氧)開始監測,并形成常規監測能力后,會要求所有城市都要實時發布每個點、每小時的數據,接受公眾監督。
記者:明年起在京津冀等重點區域監測PM2.5和臭氧,實施起來有難度嗎?
朱建平:從技術上說,沒什么難度,PM2.5是PM10里的一部分,監測原理和PM10沒差別。而且監測點位也是在測PM10的點位上同時開展,不需要重新布點。我們在“十二五”前已經對布點做了調整,只要在原來測PM10的點上再增加一套監測PM2.5的設備即可,不需要另外選點,臭氧的監測每個城市設兩個點就可以。
記者:還有哪些準備工作要做?
朱建平:現在需要做的是選擇一個PM2.5的測定方法。從專業角度來說,有三種方法,一個是震蕩天平法,一個是β射線法,還有一個是光譜法。這三種方法都可以用來測顆粒物的濃度,并且都是國際上認可的。其中,震蕩天平法和β射線法,我們國家在監測PM10時兩種方法都在用。目前,我們正在請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對三種方法進行比對。
記者:目前實施監測的難點在哪里?
朱建平:最大的問題是資金籌措問題。現在的時機不合適,因為2012年的預算已經基本做完,需要追加預算,但各地能掌握的資金有限。現在一套PM2.5的監測設備,最貴的38萬元一套,便宜的8萬一套。初步估算,338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總投入要20多億元。這些錢主要用于PM2.5、臭氧、一氧化碳3種監測設備的采購。
記者:公眾反映監測數據和直觀感受有很大差距,這是為什么?
朱建平:這和監測的指標有關,因為缺少對一些指標的監測,所以評價就是不全面的。空氣里有很多種污染物,監測所有污染物當然是最好的,但實際上做不到,只能選擇對公眾危害比較大、在空氣里分布比較多的污染物進行監測。
記者:環保部曾披露,個別地方出現環境質量數據造假的情況,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朱建平:地方政府要對當地的環境質量負責,但是環境質量的改善確實需要一個過程,而且需要大量投入。受不正確的政績觀驅使,個別地方一些主政者,不是把精力放在改善環境質量上,而是放在改善環境數據上,這種個別情況是存在的,但只是少數。(記者 王碩)
>>PM2.5監測“四步走”
2012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直轄市、省會城市
2013年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
2015年所有地級以上城市
2016年全國范圍實施
[責任編輯:芮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