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媒體報道稱,上海有望于明年率先公布PM2.5。對此,北京市環保局表示,本市尚未有公布PM2.5的具體時間表。
PM2.5是超細顆粒物,直徑還不及頭發絲1/20,雖然體積很小,但其對光的吸收和散射,會大幅降低城市能見度,直接造成灰霾現象,而且本身也是各種污染物附著的載體。此前,對PM2.5是否該列入環境監測數據,在社會上曾引起很大爭議。昨天,上海媒體報道稱,上海明年有望率先推行能反映更細小顆粒的PM2.5空氣質量監測標準,還有可能增加臭氧標準值數據。據介紹,PM2.5列入空氣質量指標,技術上已不存在問題。上海已有一些區域正在嘗試PM2.5的監測,并納入內部空氣質量監測。目前,已有楊浦、寶山、虹口等近20個監測點,在近一至五年里開始監測PM2.5。
對此,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昨天表示,北京何時公布PM2.5尚無明確時間表。此前,杜少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肯定會公布PM2.5數據,環保部多年前就在做這方面的部署,各地也在做相關的準備,“北京是首都,可能會走得快一點,走在前面,我們積極做準備。”
杜少中說,顆粒物是大氣污染的主要矛盾,“在大顆粒是主要矛盾的時候,我們監測并且著重治理的重點曾經是總懸浮顆粒物,后來變成了PM10,就是可吸入顆粒物。現在社會也在關注,我們自己實際上從幾年前也開始在關注并且研究這個問題,就是研究PM2.5的問題,所以它遲早會變成我們監測的對象。”
新聞鏈接
南京氣象預報首次出現PM2.5
11月14日,“南京氣象”的官方微博發了一條氣象預報,首次列上“PM2.5細微顆粒物濃度”。這是“PM2.5”首次在南京氣象預報中露臉。隨后,南京氣象臺很快刪除了這條微博。南京氣象臺的解釋是,這只是氣象預報員的“熱心”行為,不代表官方發布。PM2.5的數據,僅供氣象部門研究,只有正式列入國家標準,PM2.5的數值才能正式公開。在環保部近期進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中,PM2.5并未被納入強制性監測指標,但為今后將其納入常規監測指標做了準備。此前有專家意見指出,相比而言,利用可見度、PM2.5等指標對“灰霾天氣”進行評價界定,顯然要更準確。(記者 吳亭)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