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到目前為止,全球已有包括俄羅斯、巴西、新西蘭、瑞士、澳大利亞在內的81個國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美國、歐盟及其成員國、日本等仍未予以承認。事實上,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中國加入WTO15年后,即2016年將自動獲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但是,早一點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是在向中國表示一種友好”,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顧清揚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早一點承認是務實之舉
同南非一起,俄羅斯在金磚國家中較早認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俄羅斯遠東研究所中國經濟與社會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伊萬·弗拉基米羅維奇·瓦赫魯申認為,中國的市場經濟已經發展到了很高水平,經濟環境與投資環境良好,外來投資大量涌入,這源于中國擁有對外資和外企很好的保障體系,中國吸收外資額持續位居世界前列,進而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
在東盟國家中,新加坡2004年率先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隨后,其他9個東盟國家也相繼宣布承認。顧清揚博士對記者表示,東盟和中國地理位置近,產業結構互補性強,產業分工聯系緊密。新加坡和東盟其他國家都很重視中國的“市場經濟火車頭”作用,認識到中國市場化走向非常明顯。東盟國家盡早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是在向中國表示一種友好。早一點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是一種務實的選擇,對東盟國家自身也是有好處的。
亞洲開發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莊巨忠也表示,東盟國家歡迎中國被更多國家納入市場經濟地位國家的行列。不可否認,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但是,東盟國家和中國的貿易關系緊密,進行的貿易方式主要是加工貿易,即東盟國家為中國制造業提供原材料和加工零配件。中國的需求增加了,同時也會增加從東盟國家的原材料進口。因此,總體上這將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不承認是為限制中國找借口
在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上,經過中歐雙方長期不懈的溝通,歐盟立場逐步緩和。1998年4月,歐盟通過決議,將中國從完全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名單中除去,給予中國“轉軌經濟國家”待遇,介于完全非市場經濟國家與完全市場經濟國家之間。面臨歐盟反傾銷時,中國企業可以享受市場經濟地位的個案處理。但歐盟一直不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成為中歐經貿關系中的一道障礙。有專家分析說,歐盟及其成員國堅持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并不是沒有看到中國的經濟發展趨勢,而是想以此作為對中國做出某種限制的借口。
近年來,歐盟有許多成員國,如德國、法國的官員紛紛公開表態,呼吁歐盟盡快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瓦赫魯申認為,歐洲很可能在2016年的最后期限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因為中國畢竟是歐盟的最主要貿易伙伴之一,雙方相互依存,誰也離不開誰。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