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日起,中國外交部新聞發布制度將迎來28年來的一次新的“升級”,例行記者會將從每周2次增加到5次。新機制下,發言人將更加及時就國際地區熱點問題及重大突發事件闡釋政策、表明立場。分析人士指出,外交部對外發布信息的主動性、時效性將再次提升,此舉也將促進外交部新聞發布突發事件處理機制的完善,中方回應國際熱點將更加及時。
外交部發言人、新聞司司長馬朝旭26日表示,這不單純是例行記者會次數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中國對外姿態和形象的一個提升,改革旨在向世界展示一個更加坦誠自信、開放合作的中國。
近30年來,外交部新聞發布制度順應形勢發展,從無到有,循序漸進。記者從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獲悉,1982年3月26日,時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的錢其琛就中蘇關系舉行了一次新聞記者會。1983年3月,外交部正式建立發言人制度,開國務院部委發言人制度之先河。時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齊懷遠于1983年3月1日舉行了外交部第一次例行新聞發布會。
分析人士指出,綜觀外交部新聞發布制度28年的發展歷程,發布形式、答問頻率、互動程度、硬件設施等一直處于不斷改進、提高與完善的過程中,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步,與中國總體實力增強、國際影響力提升并行。今天的中國已被日益推向世界舞臺中心位置,國際社會越來越關注中國的聲音。外交部對新聞發布制度進行調整,正是順應時代發展需要,更大程度契合中外媒體的工作需求。
28年來,外交部新聞發布從每周1次增加至每周5次,從發言人與記者“零互動”發展到今天的互動頻繁。建立之初,發言人每周主持1次記者招待會,只發布消息,不回答現場提問。1983年9月起,每月的第1次記者會進行現場答問。1988年,改為每次都回答提問。1995年以來,記者會增加為每周兩次,每周二、四下午各一次,翻譯也由交互傳譯改為更省時的同聲傳譯。今年9月例行記者會將從每周2次增至5次,信息發布主動性、時效性將再次提升。
28年來,先后有25位發言人走上發布臺,站在中外媒體的聚光燈下,對外介紹中國外交政策與重大外交行動,就國際地區熱點問題表明立場和看法,向世界傳遞中國的聲音。他們是錢其琛、齊懷遠、俞志忠、王振宇、馬毓真、李肇星、金桂華、李金華、吳建民、段津、范慧娟、李建英、沈國放、陳健、崔天凱、唐國強、朱邦造、孫玉璽、章啟月、孔泉、劉建超、秦剛、姜瑜、馬朝旭、洪磊,其中包括4位女發言人:李金華、范慧娟、章啟月、姜瑜。
這些發言人闡釋政策,宣示立場,解疑釋惑,展示著中國一代又一代外交官的良好形象,與外國記者建立合作關系的同時,時刻不忘捍衛國家的主權、尊嚴,維護民眾的根本利益。他們剛柔并濟,不卑不亢,不回避敏感問題,不說“無可奉告”,既頗具共性,又各有風格,表達官方立場的態度更為坦誠,方式更具技巧。
28年來,從沒有專門的新聞發布廳到意在“放眼世界”的外交部南樓“藍廳”,硬件設備的提升開闊了人們的視野,也促進了時效與影響力提升。早期的例行記者會在國際俱樂部舉行。1997年外交部大樓落成后,遷至樓內新聞發布廳。2010年10月,“藍廳”正式啟用,設備更先進,環境更舒適,工作更便捷,新聞發布進入新階段。
近年來,外交部信息發布數量快速增長,信息發布手段更加多樣。外交部迄今共舉行2000余場例行記者會,遇有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外交部還會舉行專場記者會,如對外介紹中國領導人出訪、外國重要領導人訪華等信息,最大限度向媒體提供信息。休會期間,面對世界各地突發事件,發言人會以答記者問的形式第一時間發布信息,表明中方立場。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世界上僅美國國務院每周舉行5次例行記者會,中國外交部新聞發布機制調整后,發布頻率將大幅提升,與外國媒體的良性互動更為有效。人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發布機制的不斷完善、發布細節的持續改進,外交部新聞發布制度將續寫新的篇章,近距離闡釋一個開放、坦誠、自信的中國。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