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歲的石家莊市民程翔和他的妻子最近陷入了一個“幸福”的苦惱:自己2歲大的兒子被這對小夫妻各自的父母爭來爭去,雙方老人都表示要把唯一的“寶貝疙瘩”接到自己家中照顧。
“中國自古有‘含飴弄孫’的傳統,我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四個老人就這么一個孫子,都搶著要照顧,偶爾還為此發生些小爭執。這讓我很為難。”程翔說。
1978年,“計劃生育”被定為中國的基本國策之一。延續至今,很多城市的家庭結構都出現了“421”模式,即四位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孩子。
今年8月以來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數據顯示:已經沒有省份青少年占比達到30%,在20%以上的也僅有10個省份,而18個省份的占比在10%-20%,甚至有3個省份不到10%。
根據人口學統計標準,一個社會0至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屬于超少子化;15%-18%,為嚴重少子化;18%-20%,為少子化。
按此標準,中國目前有21個省份都屬于少子化范圍,11個省份甚至屬于超少子化。其中,北京、上海的青少年人口比重在全國最低,均不到10%。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廣州從教育資源的角度指出,20年前,北京有6000所學校,現在只剩3000所,平均每年關200所。
然而與之相對的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同時表明,目前全國共有26個省份65歲以上老齡人口占比已越過7%。按照國際慣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數比例達到7%,就進入老齡化社會。
對此,河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王金營表示,中國正逐步邁入“少子老齡化”時期。
隨著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對于國內的年輕人來說,生兒育女也早已不再是順理成章的事。29歲的石家莊女孩兒徐穎結婚已經兩年,她表示自己并不著急生子。“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呢,想好好享受生活,而且目前繁忙的工作也不適合要孩子。”徐穎說。
百度網站上近期一項關于“為何決心要‘丁克’”的調查顯示:擔心養不起或養不好(房貸、教育、醫療、奶粉錢)的占48.7%(151人);持享樂主義的占33.5%(104人);為了更好實現自我價值的占13.2%(41人)。
河北省人口研究專家王金營表示:“隨著現在社會中婦女的勞動參與和社會參與都在不斷加強,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整個社會生育率的降低。同時,人們對自我的意識增強了,有時對孩子的意愿就會有所降低。”
但不少專家表示,中國“少子化”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波動下的正常反應。“目前的育兒婦女多為80年左右出生,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80年代出生的人自然比50、60年代出生的人要少。”河北師范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高源翔說,這也是為什么目前人群出現老齡化的一個原因。
中國各省份“六普”數據表明:在65歲及以上人數占比一項中,達到10%的省份有6個,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增加了5個。越過7%“紅線”的省份已經達到了26個,比10年前過“紅線”的省份多了13個。而低于7%“紅線”的僅有5個省份。
“如果是單純的‘少子化’,問題并不復雜,但如果同時伴隨著‘老齡化’,情況就復雜了很多。不僅未來的勞動力面臨減少、教育資源面臨重新規劃、重新設計,社會的供養比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王金營說。
“中國自古以來有‘養兒防老’的說法,人們在沒有制度安全感的情況下往往靠人海戰術來養老,目前‘少子老齡化’現象的出現,也催動政府不斷完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高源翔說。
針對生育二胎的政策,以往許多省市都有“再生育必須間隔四年”的規定。2009年,已經有廣東、江西、陜西、湖北四個省市作出取消決定,這意味著符合再生育條件的夫妻可以自主決定生二胎的時間。
對于石家莊市民程翔來說,“四老爭一孫”也是一種幸福,至少說明了老人不僅有能力照顧自己,同時還能幫助下一代帶孩子。“我和妻子是打算要第二胎的,想到現在壓在我們身上的養老壓力,我們決定再生一個孩子,也算減輕下一代的養老壓力了”。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