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門“三公經費”20日繼續密集公布。截至記者發稿,98個中央部門中,已有50個部門對外發布“三公經費”情況。其中,中國科學院等6個部門的“三公經費”突破億元,28個部門2011年的預算超過了去年。
離國務院規定的時限已過去了大半個月,在一片質疑聲中,本周已有23個中央部門“曬”出賬單,公布節奏明顯提速。
在已公布“三公經費”部門中,中國科學院2.87億元的合計花銷高居首位。交通運輸部、農業部、水利部、國家統計局、國家氣象局的“三公經費”也均在億元之上。相比來說,國務院扶貧辦2010年“三公”花銷合計144萬元,目前是最“節省”的部門。中國紅十字總會公布的“三公經費”也僅為152萬元。
除了公布2010年決算數據外,各中央部門本次也同時公布了2011年的預算數據。兩年經費總數對比來看,有28個部門的“三公經費”出現上升態勢。
財政部“三公經費”的增加額度目前最高,為580萬元。該部門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2010年在國內舉辦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中英經濟財金對話”2011年將由美國和英國分別主辦,中方差旅費大幅增加。科技部對預算增加的解釋是,其新增了氣候變化談判等多項工作任務。
在各部門“三公經費”一一亮相之際,相關的討論也持續升溫。有網友號召大家向國務院扶貧辦這一“最節省”的部門致敬。國家統計局等部門也因為較為精細的數據得到不少加分。但質疑的聲音仍然存在,網友們抱怨:近半數中央部門的“三公數據”目前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已發布的“三公”數據很多都稍顯粗糙;某些部門的態度也“很不誠懇”。
昨夜零點時分,因“郭美美”事件而卷入輿論漩渦的中國紅十字總會在其網站上悄然曬出“賬單”。網友們批評說,紅十字會這么做很可能是為了“蒙混過關”,其“第二低”的“三公”數據自然也值得懷疑。
在一片質疑聲中,內地官方媒體20日發表題為《接待費26萬與9995萬,哪個更可信》的評論。該文指出,“三公消費”公開如果只有目標任務而無保障措施,就難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在游戲規則上,不公布怎么辦,公布不及時又如何,公布的數據失真又怎樣……這些問題不回答,公開就還停留在很粗疏的階段,大大影響可監督性。(記者 周銳)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