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河南、湖北、安徽、遼寧等地出現了病死率較高的“蜱叮咬病”。針對北京回龍觀龍澤苑西區出現蜱蟲的情況,北京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15日表示,北京目前發現蜱蟲,但暫未收到因蜱蟲咬傷相關病例報告,將會加強蜱傳疾病的監測和預警,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居民發布預警信息。
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龍澤苑西區日前出現蜱蟲,一名居民和多只寵物狗被叮咬。回龍觀地區相關部門已展開全面排查、監控、宣傳和消殺工作。北京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15日稱,被叮咬者沒有發病。
他表示,被蜱蟲叮咬后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消化道癥狀、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肝腎功能損害,部分患者有出血表現,與嗜吞噬細胞無形體感染所致病癥極為相似。
在中國內地, 2010年山東省報告病例數最多,為103例,其中73例實驗室確診,病死率為12.30%;河南病死率最高,為23.70%。病例發病集中在4-7月份,高峰月份為6月份。患者多來自丘陵及山林地帶,以務農或野外作業人員為主。
負責人表示,北京市2010年10月份已啟動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監測工作,并密切關注人粒細胞無形體病和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的相關信息,追蹤最新的研究進展。截至6月14日,北京市共報告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病例20例,經該中心檢測嗜吞噬細胞無形體均為陰性,本地病例中新型布尼亞病毒檢測也均為陰性。
另外,北京在密云縣和懷柔區設立監測點,截止目前,已對各監測點采集的81份鼠血清和19份犬血清進行了新型布尼亞病毒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對監測點采集的97匹蜱進行新型布尼亞病毒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同時,北京還通過各種途徑及時獲取最新研究進展和防控動態,密切關注我國其他省份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發展動態。
負責人稱,北京將進一步加強監測,積極開展蜱傳疾病的監測和預警,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會及時向全市居民發布預警信息。
全世界已知蜱類800余種,中國內地已發現110余種。負責人稱,根據目前監測結果,北京市以長角血蜱為主,多見于丘陵地區。它叮咬人的習性和蚊不同,不容易讓人覺察,吸血需要在身體上附著一段時間,多數會超過36或48個小時。通常寄生在鼠類、家畜等體表。蜱離開動物后附著草上,可叮人、吸血。蜱叮咬人后可引起過敏、潰瘍或發炎等癥狀,一般均較輕微。
他表示,蜱傳疾病極少見人傳人現象,接觸含有較大量病原的血液或分泌液,有可能感染發病,但公眾不用恐慌。他提醒市民盡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熱等疑似癥狀或體征,應當及早就醫。(記者 杜燕)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