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內有效發明專利中,職務發明專利比例明顯提升,比重從2006年的70.1%上升到2010年的81.3%。這是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了解到的。
有關調查顯示,與非職務發明相比,職務發明資金保障穩定、技術研發實力強,市場前景相對較好,專利維持的意愿和能力更強。我國有很多非職務發明人充滿熱情地進行發明創造,但專利實施困難,不僅不能實現產業化或者帶來經濟收益,甚至相當一部分連研發和實施成本也難以收回。因此,非職務發明人由于其專利轉化難、推廣難,承受市場沖擊的能力較弱,獲得專利后維持專利的難度相對較大。
中國發明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鹿大漢認為,職務發明比例大于非職務發明的現象短期內不會改變。“近年來職務發明比例開始大于非職務發明,主要原因是企業逐漸成為創新主體,創新意識大為增強。科研院所和大學對專利的重視程度也進一步提高,成為發明專利的主導力量。目前我國每年科研投入幾千億元人民幣,投入多在職務發明方面。今后,職務發明的增長會更快。”
我國有效發明專利“東高西低”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記者 王茜)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了解到,從國內有效發明專利的地域分布來看,有效發明專利呈現出由東部向中西部遞減的階梯狀特征。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