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中華全國總工會最新發布新生代農民工調查報告,全景式剖析了全國1億名新生代農民工的生存現狀。他們出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后,農業戶籍在異地城鎮工作。全國總工會在調查報告中建議,將農民工納入城鎮公共租賃住房體系,并在部分地區先行試驗把已在父母務工地連續就學一定期限的學生納入當地高考。
拿到這份調查報告,記者首先關注了幾組數據:從打工動機上說,新生代農民工42.3%為尋找發展機會;而傳統農民工55.1%為賺錢養家。從工作穩定性看,新生代農民工平均每年變換工作0.26次,而傳統農民工平均每年變換工作只有0.09次,兩者相差3倍。
調查報告的作者中國工運研究所所長呂國泉說,新生代農民工最大的特點在于關注自己與企業共同發展的意愿最強烈,比傳統農民工高20多個百分點。
呂國泉:他們受教育時間較長,相比較傳統農民工,他的文化程度比較高,自我發展意識,職業發展理想要求比較強烈。第二他們大部分生活經歷比較簡單。多半沒有結婚的,大部分就業都在東部、沿海地區,外出謀求發展動機強烈。大多聚集在第二、第三產業就業。絕大部分在非公有制企業工作,這個比例比較大。
然而,他們卻也面臨著父輩不曾經歷的困境,這個將近1億人的群體,占到我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可是在近幾年仍然會出現“民工荒”的問題,他們整體上工資偏低限制了他們對城市的渴望。
呂國泉:新生代農民工的工資還是偏低的,僅為城鎮職工一半左右,比傳統農民工也低10%左右。根據我們調查,有31.6%的新生代農民工認為“勞動報酬”是引發爭議的最重要因素。
新生代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低于城鎮職工4.1個百分點,并有近7成的人在合同中沒有具體約定月工資數額。另外,社會保障水平偏低,養老保險中,超過一半的新生代農民工要么沒有正常接續,要么對于是否接續不知情。這些都使得他們的工作穩定性差。
呂國泉:新生代農民工的流動性比較強,也就是跳槽比較頻繁,比傳統農民工高三倍左右,有80%的農民工是主動提出要結束勞動關系的,這也高出傳統農民工近17個百分點。
調查報告就工資分配、社會保障、職業培訓和進城落戶等方面都提出了建議。報告作者呂國泉認為,在解決工資方面最重要的是懲罰“惡意欠薪”。
呂國泉:正在推動國家刑法的修正,把惡意欠薪納入到刑法條款中,進展很順利,已經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現在工會聯合有關部門正在推行一個工資協商的3年計劃,叫彩虹計劃,中小企業,特別是非公企業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工資是企業和職工共同決定的。
另外報告建議,優先考慮新生代農民工落戶城鎮問題,在“十二五”期間,力爭全國每年至少解決400萬新生代農民工進城落戶,并全國逐步推廣居住證制度。
呂國泉:居住證只是個人身份的證明,而不附帶福利和社會關系的憑證,還原人口登記的本來面目,新生代農民工進入城鎮的門檻就降低了。
報告還建議多渠道改善新生代農民工居住條件,將農民工納入城鎮公共租賃住房體系。
針對農民工子女在務工地就學不能參加高考的問題,全國總工會在報告中提出,可以在部分地區先行試驗“普通中等教育臨時性戶口”制度,將那些已經在父母務工地連續就學達到一定期限的學生納入當地高考。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