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熱高燒不退,聽從醫生建議輸液,三天藥量,瓶瓶罐罐很沉的一大袋。拎著注射液路過大廳,遇上一熟人,該醫院資深藥劑師,與她聊了一會,她看我手中這一袋子藥水,輕聲說:“不就是一個感冒,能不輸液就不輸液。”
想起她全家都是“不輸液者”。她女兒今年11歲,竟然堅持只有兩次的輸液記錄。而她自己和丈夫,可以做到不服藥,只服用姜湯,也可以痊愈感冒。記得一次她在席間“數落”大家,說你們一感冒就吃藥,而且吃的竟然是抗生素,體溫上升,就要求醫生輸液,一輸就是三四天,你們全部是在玩命。
我們都不懂藥理,對她這“數落”聽過,也就一笑了之。直到看到一具數據,當真嚇人一跳。2009年中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于13億人中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于國際上2.5瓶的標準。與之還有一個相關數據,中國人的抗生素用量是美國人的10倍。這個數據公布后,衛生部說不準確,說從生產環節統計沒有那么多,但這個數據采集于醫院的使用環節,反而更令人信服。
中國人生病特別喜歡輸液,其實是一種“被輸液”。輸液被醫生美化成見效快的醫療手段。殊不知在輸液過程中,孕藏著難以估量的風險。醫生的穿刺、滴速、注射液質量、輸液器質等等,這眾多的環節中只要有一個發生問題,就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有數據稱,在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中,有8成以上屬靜脈輸液引起的。
但是,這種風險沒有人提醒我們,我們“無知者無畏”。生了病走進醫院,醫生簡單問診,然后就刷刷地開輸液單。每個醫院最不夠用的就是輸液大廳,里面熱鬧得像個菜市場,人人手上插一針頭,頭上掛一瓶鹽水,“享受”著被輸液的“樂趣”。
我們小時候(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鮮有輸液的治療手段,凡采用輸液者,大都是得了重病。而如今,嘴巴里生個口瘡,醫生也會給你輸液,或者病人“自告奮勇”要求輸液,輸液成了一件平常事。
中國人每人輸液8瓶,人家才2瓶多,我想中國人的身體也是肉長的,不會比外國人更耐藥。為什么國外對輸液慎之又慎,而中國人“樂此不!保r有關于輸液風險方面的宣傳?這背后其實暗藏著一個巨大的“利”字,試想一下,中國13億人,每人8瓶,這是一個天量,由此還有輸液的玻璃瓶、軟塑袋、注射器等等,那是一個何其巨大的市場?從原料供應商,到生產商再到醫院以及醫生,每一個環節都有著巨大的利益糾纏其中,誰又肯放手?
醫生經過專業訓練,比病人要更多懂得輸液的風險。但是他們不會說,而且還在推波助瀾。病人就“無知者無畏”,以為輸液是21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也是最安全的發明。這些一生病就想“輸液”的病人,又有多少人接受過公共醫療機構關于藥理的宣傳,又有多少人得到過醫生的風險提醒?(流沙)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