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賢在國合會2010年年會上發表特別演講指出
積極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 努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11月10日,環境保護部部長、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執行副主席周生賢在國合會2010年年會上發表了題為“積極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努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特別演講。他指出,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在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的征程中奮力前行,全面開創環境保護新局面,造福人民,造福國家,造福美好地球家園。
周生賢回顧了中國“十一五”環境保護工作的基本情況。他說,即將過去的五年,是我國環保事業大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展的重要時期,我們努力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相協調相融合,繼承創新、與時俱進、有所作為:堅持把環境保護擺上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推進歷史性轉變、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環境保護是重大民生問題、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等一系列新理念;堅持把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減少10%,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堅持把環境保護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重要舉措,把污染防治作為重中之重,把確保群眾飲水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全面推進、重點突破,著力解決影響可持續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在新的理念和思路指引下,環保新道路的探索和實踐不斷取得新進展,“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提前實現,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不斷深化,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綜合作用日益顯現,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取得新進展,農村環保和生態保護有力有效,部分環境質量指標持續轉好,“十一五”環保規劃任務基本完成。
周生賢說,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五中全會,針對“十二五”時期的環境保護,提出要加大力度,把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重要著力點,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經濟快速增長中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反映了中國政府對環境與發展問題的清醒認識和自覺行動,也是對世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有益探索和積極貢獻。生態文明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本質特征,是人類在利用自然界的同時又平等對待和主動保護自然界,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關系,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破解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的有效途徑,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客觀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內在要求,是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搶占競爭制高點的必然選擇。歸結起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順應時代新變化,再造環境新優勢,拓展發展新空間,滿足人民新期待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周生賢說,生態文明建設是理念、行動、過程和效果的有機統一體。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綠色低碳發展和環保優先理念是前提;采取一切有利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舉措,抓緊行動起來是關鍵;長期持久建設,堅持不懈地加以推進是基礎;注重建設效果的最優化和可持續是目的;積極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是主要途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中之重就是積極探索出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中國環境保護新道路。“代價小”就是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以盡可能小的資源環境代價支撐更大規模的經濟活動;“效益好”就是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建設相統籌,尋求最佳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排放低”就是堅持污染預防與環境治理相結合,用適當的環境治理成本,把經濟社會活動對環境的損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可持續”就是堅持環境保護與長遠發展相融合,通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不斷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總之,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要用新的理念進一步深化對環境保護的認識,用新的視野把握好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機遇,用新的實踐推動環境保護取得更大的實際成效,用新的體制機制保障環境保護的持續推進,用新的思路謀劃環境保護的未來,制定和完善與我國基本國情相適應的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全防全控的防范體系、健全高效的環境治理體系、完善的環境法規政策標準體系、完備的環境管理體系、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
周生賢強調,“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環保事業大有作為的機遇期,也是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我們將抓緊出臺“十二五”環保規劃,繼續積極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努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重點抓好五項任務:一要深化污染減排。落實減排目標責任制,強化污染物減排和治理,增加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種類。加大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有效控制城市大氣污染,嚴格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著力構建和完善區域空氣聯防聯控工作新機制。二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開發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逐步降低經濟增長的碳排放強度,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排放。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減少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使綠色產業日益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生力量。三要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繼續強化飲用水源保護區管理措施,全面排查重金屬等污染物排放企業及其周邊區域環境隱患,集中開展沿江沿河沿湖化工企業綜合整治。有效控制城市噪聲污染。加大農村“以獎促治”支持力度,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全面啟動“連片整治”工作。四要切實保護和修復生態。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恢復為主,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加強自然保護區、重點生態功能區、海岸帶的保護和管理,構筑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保護生物多樣性,把生物資源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結合起來。五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深化環評制度,嚴格環境準入,嚴格執法監督,健全重大環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責任追究制度。注重運用市場手段,抓緊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改革,全面改革資源稅,開征環境保護稅,健全綠色稅收、綠色證券等環境經濟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費制度,建立多元環保投融資機制。(記者 周文穎)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