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1998年10月1日,我國開始實施獻血法,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無償獻血制度。實施無償獻血以后,全國自愿無償獻血占臨床用血的比例從1998年的5%,上升到2009年的99%以上。
據統計,近年來我國臨床用血量年均增長率超過了10%,供血一直面臨很大壓力,一些城市常常出現季節性供血緊張。特別是前一段時間,昆明、北京、南京、青島、長春等城市出現血庫告急。經過媒體的大量宣傳,在地方政府、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血液供應的情況快速好轉。
然而,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保護獻血者積極性,完善采血和血液管理機制,實行標本兼治,才能真正告別血荒。
一問:為什么會出現血荒?
編輯:季節性缺血基本上年年有,各地情況大同小異,這是否和我國主體獻血人群的特點有關?
記者:來自衛生部的統計顯示,獻血法實施12年來,全國自愿無償獻血占臨床用血的比例已從1998年的5%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99%以上,獻血人次超過1100萬。
近幾年,我國臨床用血需求量以10%—15%的速度快速增長。但是當前,我國人口獻血率僅為0.84%,遠遠低于世界高收入國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國家的1.01%。
血用得多,采得少、供得少,供需就失去平衡。同時,我國目前的獻血人群較為單一,過度依賴農民工和大學生等流動人群,這些人的遷徙對所在地供血量會造成直接影響。再加上天氣變化影響人們的外出頻率,也會造成采血量的季節性波動,容易出現季節性缺血。如果缺口比較大的話,會出現血荒,嚴重影響醫療臨床使用。
編輯:我們把眼界放開一些來觀察,世界上其他國家,是否也存在季節性血荒?
記者:北京市血液中心主任劉江介紹,一般來說,血液事業發展要經歷“血液買賣—以計劃為主的義務獻血—以流動獻血為主的無償獻血—以預約獻血為主的無償獻血—以固定獻血為主的無償獻血”五個階段,而目前我國剛基本實現由計劃無償獻血到自愿無償獻血的轉軌,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我國實行以流動獻血為主的無償獻血制度,最大的問題是“靠天吃飯”。只能是采多少,用多少,采血機制非常脆弱。獻血和用血最理想的狀態是:用多少采多少,或者是略有盈余,達到“旱澇保收”。劉江認為,我國的獻血制度應該盡快地向更高的階段發展,從制度上緩解血荒。
有關專家表示,在實行自愿無償獻血制度的國家和地區,幾乎都無一例外地面臨著血荒的困擾。中國輸血協會副理事長嚴力行認為,隨著臨床用血需求量的快速增長,出現用血緊張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在血液出現替代品前,這個過程可能還要經歷較長的時間。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