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全國公路隧道地質超前預報與監控量測技術高研班在福建武夷山舉辦。中國工程學院院士、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夢恕表示,人類21世紀是隧道及地下空間大發展的年代,地下空間發展目前面臨成本過高,但仍會大力發展。張麗君 攝
“作為解決城市資源與環境危機的重要措施,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是解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在福建武夷山參加全國公路隧道地質超前預報與監控量測技術高研班時如是說。
地下工程符合中國現狀
中國人口分布密度不均,北京、上海分別為每平方米3萬、4萬人口;土地砂化日趨嚴重,已達320平方公里;人均耕地僅1.2畝,為美國的九點五分之一,人員缺乏生存空間……對此,王夢恕憂心忡忡。
他說,21世紀人類面臨著人口、土地、能源、水資源、環境和氣候的六大挑戰,中國作為地球村的一員也不例外。
他認為,可持續發展就是符合當代人類利益,又不損害未來人類利益的發展,而地下工程最符合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現狀。
地面應讓位農業與環境
“大量的交通、房屋要建,大量的土建工程拔地而起,每天都有大片良田被鋼筋混凝土所取代。”王夢恕指出,隨著中國的城市化發展,城市人口急劇膨脹所帶來的生存空間擁擠、交通阻塞、環境惡化等問題已凸顯,如果聽任城市無限制地蔓延擴張,將會嚴重危害中國土地資源。
他呼吁,能否把地面沃土多留點給農業和環境,把地下巖土留給道路交通開發和建設工廠、倉庫,使地下空間成為民眾安全舒適生活的第二空間。王夢恕還借助遼寧大連地面油庫輸油管線事件來說明,地下油庫具有投資省、安全性好、污染小、用地少、定員少、運營儲存消耗少等優點。
中國地下工程已具規模
身為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的王夢恕說,如今山區鐵路有大量隧道工程上馬,開工、即將開工超過10公里長的隧道就有65座。
他也透露,目前,中國地下工程已具規模,是世界隧道和地下工程最多、發展最快的國家,不僅中吉烏通道、泛亞鐵路入地,城市交通也以地鐵和輕軌為主,已開工20座城市,待批12座城市,而且水電工程、西氣東輸工程、城市空間開發均在利用地下空間,LPG地下水封液體庫、水下隧道等日漸增多,其中不乏福建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天津市首條穿越海河“共同溝”等亮點工程。
地下工程應建遺產工程
但是,王夢恕指出,目前城市地下設施很多,也需要技術立法,以人為本的思想應貫穿在當前地下工程的設計中。他警告,由于地下工程是不可逆工程,不具備拆除重建的條件,必須實事求是、科學地進行風險性評估,應給后人留下遺產,而不應該給后人留下遺憾和災害。
王夢恕樂觀預測,21世紀末,將有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工作、生活在地下空間中。(作者 周文杰)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