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6日,近一年來,中國國內已有數個城市陸續進行了大手筆改革調整行政區劃,包括上海、天津、重慶、深圳、廈門、沈陽等。此外,除上述直轄市、經濟特區、省會城市,部分大中城市也著手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或正醞釀調整。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焦洪昌指出,很多行政區劃的調整都是跟經濟發展關聯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要突破傳統行政區劃的界限,必然是要引起行政區劃的變化。 中新社發 井韋 攝
在中國行政版圖上,正發生的一場罕見大范圍高層級行政區劃調整引人注目。此輪行政區劃的調整涉及四座直轄市和深圳廈門兩個經濟特區等最核心的城市群,而此輪行政區劃調整的目標則直指行政為經濟讓路。
空前區劃調整指向核心城市
7月1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國務院同意撤銷北京市東城區、崇文區,設立新的北京市東城區,撤銷北京市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同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擴容,范圍從原來的羅湖、福田、南山、鹽田4區擴大到全市,特區面積增加5倍。而廈門經濟特區也在7月1日擴大到全市,面積增加了11倍。
早在6月18日,就有消息稱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之后,重慶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這是中國的第三個國家級新區,也是中國內陸唯一的國家級新區。只不過那時人們還沒意識到新區的成立只是此輪調整的第一步。前后對比,調整已涉及到四個直轄市和深圳、廈門兩個經濟特區等中國最核心的城市群。而這還不是全部,系列行政區域調整還涉及如沈陽市沈北新區等全國多個中型城市。
廣東省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宋勁松對此分析,與上一輪縣改市激活基層活力不同,此輪區劃調整在更高行政層級,但是政府要在調整中心城市區劃同時,考慮如何繼續維持基層的積極性。
此前曾叫停席卷全國的縣改市
在今天這輪規模龐大的區域行政范圍調整前,直至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中國曾經席卷過一輪規模浩大的縣改市運動。
“人們正努力把‘縣’字掀掉,宛如丟掉一頂破帽子。”有關媒體當時報道稱,據民政部公布的數字,1949年全國僅有設市城市136個,1995年已設市622個。到2000年全國設市城市已接近1000個。
13年前,這股縣改市的風潮正盛之時,國家下了“禁改令”。全國盲目縣改市、區,有官員分析道,因為“縣改市”帶來的好處還不單體現在縣域經濟發展上。改市后可以獲得一筆可觀的城市建設費用;在編制上市比縣可以多設一些機構,多安排一些職務和人員;各類公職人員在縣改市后可增加工資補貼或適當調高級別等。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吳迎新教授說,在一個國家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也必然會出現產業集群、城市群等過渡形式,形成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對于區域內的產業圈,政府必然會給予一些促進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以及使相應的資源配套。行政壁壘的打破,將進一步為企業以及區域經濟發展帶來利好。
[責任編輯:王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