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復旦大學教授倡議子隨父姓女隨母姓。 李華攝
孩子應該跟誰姓?在過去,這并不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但隨著越來越多的“80后”獨生子女成家立業,這個問題便逐漸浮出水面。近年來,一些“80后”夫妻為孩子跟誰姓而爭論不休,甚至不惜對簿公堂的新聞屢見不鮮,引起眾多網友熱議。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10206人參與),34.0%的受訪者認為,孩子的姓氏是現代家庭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但45.8%的人對此表示否認。另有20.2%的人覺得“不好說”。
父母都是獨生子女,小孩應該跟誰姓?調查發現,69.1%的人仍然維護孩子隨父姓的傳統;認為孩子應隨母姓的人僅占3.2%。
江蘇蘇州的孔小姐和男友都是“80后”獨生子女。在她看來,婚后小孩理應跟男方姓。“我雖然自認開放,但也會隱隱覺得,孩子跟父親姓是天經地義的。毫無緣故地跟母親姓,會讓人覺得奇怪,感覺像是男方‘倒插門’或者夫妻離異了。”
還有7.5%的人認同“雙姓制”,即在小孩的姓氏中把父母雙方的姓氏都用上。
全國政協委員、人文科學學者李漢秋,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父母雙方都很重視孩子的姓氏問題,“雙姓制”未嘗不可。但孩子使用雙姓,也有一個孰先孰后的問題。所以,從根本上來說,夫妻間在這個問題上的協商與謙讓更為重要。
調查發現,19.4%的人在孩子跟誰姓這一問題上表示“無所謂”。
此外,在被問及對孩子隨母親姓態度如何時,83.8%的人表示“支持”或“無所謂”,其中20.6%的人表示“支持”,63.2%覺得“無所謂”。僅16.1%的人表示“反對”。
在現代社會,姓氏代表著什么?調查顯示,56.0%的人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方面”。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學院教授王大良告訴筆者,據學界研究,我國姓氏數量有兩萬多個,其中還在使用的有3000多個,經常使用的有500多個。這些姓氏具有巨大的文化價值。“首先,我國姓氏的歷史悠久,例如風、姜、姬等古代傳說中的姓氏(傳說伏羲姓風,炎帝姓姜,黃帝姓姬——編者注)都使用至今;其次,我國姓氏內涵豐富,許多郡望堂號、家乘譜牒、家法族規、字輩派語、文化遺跡都與姓氏有關。”
“最為重要的是,我國具有尊祖敬宗、祖先崇拜的傳統。”王大良說,在民間,同姓人被廣泛認同為源于同一祖先。這種認同實際上是一種文化認同,是一種向心力。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動力。
李漢秋則認為,姓氏作為一種文化,包括家譜、祖宗祭司等許多具體內容,在現代社會還發揮著積極作用。“中國人有死后留名的追求,家譜正可以作為普通老百姓‘青史留名’的方式。這樣一來,就有利于鼓勵大眾好好生活,在家譜中記錄自己的人生價值與貢獻。并且,家譜還可以和地方志、正史結合起來,構建出完整的歷史體系。”
調查中,45.5%的人認為,姓氏還是親子間血緣關系的體現。36.7%的人指出,姓氏還代表著家族香火的延續。33.6%的人覺得,姓氏蘊含著社會結構延續的密碼。29.9%的人表示,姓氏可以幫助人們認祖歸宗。
但也有20.0%的人覺得,姓氏在現代社會“并沒有特殊含義,只是一個符號”。
對于這一點,王大良表示“有些擔心”。“自古以來,姓氏就有‘統其祖考之所自出,別其子孫之所自分’的作用,從而避免因同姓結婚而造成的遺傳問題,保證人口質量的作用。但隨著人們姓氏觀念的淡化及人口流動的頻繁,大多數人只把姓氏當作符號,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引起血緣關系的模糊,甚至造成婚姻遺傳上的某些潛在危機。”
在被問及“姓氏是否具有傳宗接代的意義”時,孔小姐顯得異常詫異:“都什么時代了,還提這個?”
調查發現,48.5%的認為,傳宗接代、延續香火的觀念在現代社會還具有重要性。其中17.3%的人覺得“非常重要”,31.2%的人認為“比較重要”。另有11.7%的人覺得“不太重要”,5.0%的受訪者認為“一點兒也不重要”。
對于這一數據,李漢秋感嘆:“和老一輩兒相比,現在年輕人傳宗接代的觀念真是淡多了!”他認為,如今傳宗接代觀念的淡化與家庭觀念的弱化有關,但恰恰家族、家庭在現代社會仍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子女撫養、老人贍養、親情溫暖等。“人不能沒有物質,但絕不可光有物質。我們現在需要的正是感情,特別是親情,來溫暖這個因物質化而逐漸變得冷漠的社會”。
(實習生 向楠)
[責任編輯:王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