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市陽城縣“城中村”改造工程 (中國臺灣網記者 孫金誠 攝)
由于歷史原因和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山西晉城市農村居民點布局混亂,相對分散,土地利用效率較低。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廣大農村普遍存在建新不拆舊,村莊向外擴張,形成了諸多“空心村”。據初步統計,全市2325個行政村中約20%的村莊成為了“空心村”。為將“空心村”填實,晉城市國土資源局采取了6大措施:1、全面調查摸底,查明“空心村”成因。2006年開展了一戶多宅調查,在全市每個鄉鎮確定一個宅基地管理試范點,建立一戶一檔,摸清農村住宅用地狀況。2007年,為進一步查清居民點各類用地效益,開展了居民點用地調查,對農戶住宅用地、農村基礎設施用地、公益事業用地等進行分類分析,全面搞清農村居民點用地現狀,分析用地結構的合理性,查明“空心村”形成的原因,為治理“空心村”、合理安排農村居民點用地提供了可靠依據。
2、強化規劃計劃約束,嚴格控制村莊外延。強化規劃計劃約束體現了一個“堵”字,從源頭上堵。嚴格依規劃管地,按計劃供地,凡沒有規劃指標的一律不批新增建設用地;有規劃指標,但年度計劃未安排的也堅決不批新增建設用地,從源頭上遏制“空心村”的形成。
3、實行土地置換,合理解決“空心村”治理用地。實行土地置換,體現一個“疏”字,就是要疏通合理用地渠道,其辦法是將閑置低效無法改造的舊村建設用地復墾為耕地,用于置換新村建設占地指標,解決“空心村”整治用地。為縮小農村建設用地規模,確保耕地占補平衡,規定了嚴格的置換標準:居民點人均用地在150m2以下的,“占1墾1”;人均用地150m2-180m2的,“占1墾1.5”;人均用地180m2以上的,“占1墾2”。
4、采取經濟手段,確保“空心村”治理效果。在采取土地置換解決治理“空心村”用地時,為確保舊村復墾,原則上要求先復墾后占地,對確實無法先復墾的,采取預存復墾保證金的辦法保證復墾。同時,為鼓勵多復墾舊村土地,對置換折抵后多復墾耕地的,參照土地開發整理的標準給予資金補助。
5、內部挖潛,增容不增量,填實“空心村”。對經濟條件較好的村,鼓勵拆舊建新,拆平建樓,提高土地利用率。如陽城縣望川村,全村360戶1171口人,村莊占地達到370畝,人均用地210平方米,但仍有許多村民無房住,且村內公共設施幾乎沒有。為了不擴大村莊規模,集約用地,他們編制了功能齊全、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的新村建設規劃,進行了舊村改造,拆平房建樓房,向空間要地,建成27棟村民住宅樓,同時還配套建設了教學大樓、村委綜合辦公大樓、商業大廈、醫院、文化宮、公園,而占地由原來的370畝減少到250畝,騰出120畝建設用地。
6、結合移民并莊、災害避讓搬遷,減少“空心村”。通過居民點調查,對邊遠山區村莊和受地質災害危險的村莊實施移民并莊,整村搬遷,統一規劃建設新村,復墾舊村。如陽城縣潤城鎮,對8個行政村20個自然莊1016戶3500多人全部搬遷,可復墾居民點用地749.5畝。經統一規劃,分期實施,新建“洎水新城”,只需占地220畝,人均建設用地由140平方米降至41.2平方米,大大縮小了村莊居民點用地規模。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