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衛星
天氣預報是我們最熟悉的日常信息。它告訴我們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陰晴雨雪、最高最低氣溫、風向和風力及特殊的災害性天氣。天氣預報是怎樣測定的?為什么有時會報不準呢?最近一期首都科學講堂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衛星氣象專家許建民介紹了天氣預報的相關知識。
許建民說,為天氣預報提供信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氣象衛星。它所攜帶的拍攝鏡頭通常聚焦在地球上時是一個1平方公里見方的“點”。隨著地球的自轉和衛星不斷地拍攝,一個個點逐漸連成線,經過25分鐘,整個地球的圖像都可以被拍攝下來。
這時,衛星會將這些圖片發送回地面,由地面系統處理。對于接收圖像的氣象工作者來說,傳回的每一張圖的獲取時間、緯度、精度等信息都是事先根據衛星設定程序計算好的。將所有的圖片拼合在一起再對比資料,就可以找到例如北京上空的云圖。
與此同時,衛星上安裝的各種氣象遙感器也會將接收和測量到的地球及其大氣層的可見光、紅外和微波輻射等信息轉換成電信號傳送給地面站。由于輻射會和大氣介質發生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輻射會受到大氣的影響。地面系統利用衛星觀測到的輻射,反過來可以推出地球表面和大氣的狀態,大氣中云的物理狀態。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