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9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國務院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玉慶、國家統計局社會科技司司長馬京奎、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巡視員王衍亮介紹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基本情況和普查成果,并答記者問。
[英國衛報記者]我有兩個問題想請教,第一個問題,人們都說污染與經濟發展之間有曲線的關系,就是說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水平,污染會達到一個峰值,之后會開始下滑。對于中國來說,它的污染有沒有達到峰值,或者什么時候將達到這樣一個峰值?第二個問題,去年關于重金屬在中國也有許多相關報道,尤其在鉛方面的污染問題,長期以來這方面的數據都沒有得到準確的報道或者衡量,這是一個長期被人忽略的問題,就此我想問一下,您是否有信心保證這次的普查數據是準確的,失誤率和偏差率是多少,如何保證地方政府及官員們跟你們講的完全是實話?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張力軍]我回答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請普查辦主任來回答。污染與經濟發展在學術界里被認為是有一個曲線的關系,根據發達國家走過的路子看,人均8000美元的時候,污染達到峰值,之后開始下降。由于中國走的是不同于發達國家走過的經濟發展的路子,所以中國有可能在人均3000美元的時候將出現峰值,之后開始下降。
由于中國在“十一五”期間把主要污染物的減排納入了約束性指標進行考核,這幾年的實踐證明,實行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能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總量的排放,改善環境質量。所以,“十二五”期間我們將繼續實行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的計劃,并擴大主要污染物的種類,從而使我們有可能在人均不到3000美元的時候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