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記者樊曦)如何引導企業科學決策,避免盲目投資,用有限的資本為股東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在7日舉行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工作會議上,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給出了答案——在央企全面推行經濟增加值(EVA)考核。
業內人士認為,國資委推行這種考核方式無疑是一場“管理革命”,將有效抑制央企的投資沖動,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真正為股東創造價值。
創造真正的利潤
企業的利潤額高是否就意味著企業經營管理的成功?在引入經濟增加值這一考核指標后,這一觀念將會受到沖擊,因為有利潤的企業卻不一定真正創造了價值。
所謂經濟增加值是指扣除全部資本成本的經營回報,是企業稅后凈營業利潤與該企業加權平均的資本成本間的差額,是為出資人創造的“真正的利潤”。
一位央企總會計師告訴記者,在國資委于2007年推行經濟增加值考核試點以前,中央企業很少考慮資本運用的效益。比如,一家企業投資10億元用于房地產開發,由于項目經營不善等原因難以收回投資,而如果把10億元存入銀行,同期所得利息可能會高于投入高地產的收益,但是在目前的會計核算中卻無法體現出資本使用不善造成的浪費。
“以前規模大,利潤高就是好企業,現在可不一定。經濟增加值考核就是要引導企業增強價值創造能力,提升資本回報水平。”國資委綜合局局長劉南昌說。
此前中央企業的業績考核體系主要以財務指標為主,而財務指標又以利潤等絕對量指標為主。以財務指標為核心容易造成企業盲目擴大規模,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
按照國資委即將出臺的央企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在央企年度經營業績考核指標中,利潤總額指標不變,但經濟增加值指標將取代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并占到40%的考核權重。今后,這一比重還將逐步加大。
自2007年以來,已有100家中央企業參與了經濟增加值考核試點,超過央企總數的四分之三。一些規模擴張較快的企業在經濟增加值考核中排名靠后。
為了規范資本成本的計算,國資委也對資本成本率做出了規定。從國際上看,多數行業的資本成本率在10%以上,根據測算,央企為7%到10%。本著穩健起步的考慮,國資委將資本成本率基準暫時設定為5.5%。這也意味著,央企的投資回報率至少要高過這一比例才能算作合格。
做強主業,嚴控非主業投資
在金融危機中,國際上一些大企業相繼破產或陷入困境,其中一個共性的原因就是過度擴張,盲目并購,大量資本投資于低效的領域。目前,在一些中央企業也存在過分追求規模擴張,低效資本占用過多,資本使用效率不高的現象。
黃淑和表示,引入經濟增加值考核的一個目的就是要引導中央企業做強主業、控制風險、優化結構。
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合伙人兼EVA咨詢中心總經理殷明德表示,在傳統利潤指標考核的情況下,企業只需專注于利潤和效益(凈資產收益率)的最大化。這就決定了企業為了實現盈利和效益目標,容易一味追求更多的收入和更少的成本費用。例如,為了增加收入,可以不顧該收入是否來自主營或經常性業務,不顧是否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
然而,在引入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業績考核指標的價值管理之后,這樣的做法將有望得到改變。殷明德表示,在計算經濟增加值時,來自非主營或非經常性業務的收入將在會計調整中被剔除;依靠大量資本投入獲得的收入,在扣減成本費用之后,還要與包括權益(股東)資本在內的全部資本成本進行比較,當前者小于后者時,企業的價值指標會相應減少并抵消這些收入對利潤的貢獻。
為了抑制央企的投資沖動,在新的考核辦法中,國資委明文規定,為了限制非主業投資,對企業非經常性收益將減半計算。劉南昌坦言,新考核將會對央企“地王”頻出的現象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進一步培育自主創新能力
在以往的考核方式下,為了把利潤總額做得好看,一些企業有時會大幅減少技術創新所依賴的研究費用的投入,以減少成本費用。
“如何避免企業的短期行為是推行經濟增加值考核的關鍵。”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總會計師李守武說。他表示,由于央企業績考核以年度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為限,企業很容易為了實現一時的經營指標而采取一些短期行為。
為此,兵裝集團在實行經濟增加值考核時實行了一些探索,包括對企業超基準要求的研發投入視同利潤總額增加考核利潤,對企業在重大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進行單項獎勵,并逐步引入業績追溯問責制,對前任或前幾任決策對當期業績影響進行評價,客觀評價現任負責人經營業績。
在新的考核辦法中,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考核成為一大亮點。為了引導企業加大關鍵領域和占領未來制高點的研發投入,國資委明確規定,企業的研究開發費用將視同利潤來計算考核得分,以鼓勵企業培育自主創新能力。
對于如何推行經濟增加值考核,劉南昌表示,將會分階段、分步驟實施和完善。經濟增加值考核是全新的考核方法,將對傳統以利潤總額來考核效益好壞的管理理念產生重大沖擊。國資委將引導企業逐步樹立起資本成本意識和價值創造理念。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