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記者朱立毅)“去年以來,全國質檢系統發揮職能作用,采取980多項服務措施,服務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扶持農業發展、推進節能減排、促進產業振興。”國家質檢總局局長王勇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工作會議當天在北京舉行,王勇告訴新華社記者,一年來,全國質檢系統采取一系列舉措服務國家宏觀調控,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08年11月,我國政府果斷決策,出臺了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一攬子計劃。面對沖擊,中國“危”中尋“機”,一年多來,加快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推進自主創新,成為“一攬子計劃”的主攻方向。
“2009年,質檢系統優先安排產業振興急需的803項國家標準制修訂項目;積極推動節能認證工作,指導千家重點企業落實節能降耗措施;提高準入門檻,對200多家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不予許可,促使高耗能、高污染等落后工藝裝備淘汰。”王勇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質檢系統還采取檢驗檢疫措施,促進原油、鐵礦石、原木等資源性產品進口,嚴格乳制品、肉類、大豆、油菜子、棉花等重點敏感進口產品的監管。
“推動出口穩定增長,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新一年的外貿政策定下基調,而過去一年中,推動外貿增長也是質檢系統服務“一攬子計劃”措施的重點。王勇向記者詳細介紹了這些措施:
擴大直通放行、綠色通道、出口免檢的范圍,全年新增綠色通道企業706家,實施直通放行的企業增至1萬家,通關時間平均縮短1天以上;
繼續對出口農產品減免收費,對出口紡織服裝產品檢驗收費降低30%,全年減免檢驗檢疫收費約15億元;利用優惠原產地證幫助出口企業減免進口國關稅44.7億美元;
推廣山東檢驗檢疫局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經驗,共建示范區108個;
加強對外談判交涉,促進13個國家和地區解除對我30多種出口食品農產品的限制;
建立了海峽兩岸標準化、認證認可、計量、檢驗、消費品安全及食品農產品檢驗檢疫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框架……
“質檢系統要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服務,企業的發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王勇說。為了促進企業發展,提升質量水平,2009年,質檢系統廣泛深入企業,了解和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和產品質量狀況,采取各種幫扶措施。
一年來,質檢系統加大質量管理、原產地證優惠政策、檢驗檢測等培訓力度,幫助企業建立健全標準、計量和檢驗檢測體系,加強計量能源審計、能效測試和特種設備等節能服務。
全國各地的質檢部門也在為服務企業而努力:江蘇、湖南、河南等地質檢部門開展專項行動,有針對性地服務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湖北、山西、安徽等地質監局采取了減免檢測費用等措施,浙江、遼寧等地質監局扎實開展特種設備節能工作,增強了企業發展的活力。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王勇介紹說,質檢系統在過去的一年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服務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全國質檢系統共建立國家和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7566個,地理標志產品達到947個,建成化肥等一批優質產品生產基地,促進了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區域協調發展。
此外,質檢總局制定了服務海西建設、蘇州工業園區建設的措施,加大了扶持天津濱海新區、上海浦東新區、河北曹妃甸港區發展的力度,與8個省(市)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長三角、泛珠三角、環渤海等區域的質檢機構建立了合作機制,開展定期磋商,加強協作配合。
“2010年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之年。”王勇說,質檢系統將在新的一年里圍繞提升質量安全水平、服務經濟平衡較快發展轉變這條主線,全面加強質量管理,加大監督把關力度,完善服務措施,加強基層能力建設,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