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屯村關索戲:堅守中創新 走好“傳承路”
在云南省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陽宗鎮桃李村委會小屯村,有一個古老的戲種——關索戲,是以三國英雄“五虎上將”關羽第三子關索為主角、歌頌英雄人物的“儺面戲”,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三十年如一日 續寫古老表演夢
關索戲又稱“玩關索”,流傳于陽宗鎮小屯村,其表演不設舞臺、不化妝,也不受時間長短和地點的限制,演員戴上面具、穿上戲服、拿上兵器就可以出場表演。
“張虎口,似春雷,天崩地裂;摸胡須,似鋼針,猶如鐵釘。”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關索戲代表性傳承人周如文鏗鏘有力的唱腔之下,張飛的浩然霸氣盡顯于舉手投足間。
在角色行當中,有的專家將關索戲的人物劃分為生、旦、凈、雜四行,并以凈為主,演員扮演的角色別人不可以代替,自己演什么角色,終身都是照演。“我在關索戲里演的角色是張飛,我們家世世代代都在演張飛這個角色。”扮演張飛已經超過三十年的周如文介紹。
周如文自記事起就看老一輩人演關索戲,當時演出的震撼場面、演員充滿豪情的唱腔,讓他深深愛上了這一古老的表演方式。“關索戲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現在的年輕人都忙著去打工賺錢、養家糊口,再加上現在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喜歡學關索戲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再怎么艱難也不能讓這份技藝遺失掉。”周如文有時間就會把演員們召集在一起練習,在各種場合表演,讓更多人了解關索戲。
堅守中創新 走好“傳承路”
傳統文化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周如文改變了以往角色只能家族傳承的老規矩,他認為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將祖傳的技藝傳承下去,“我們要盡量把自己會的,老藝人留下來的,包括唱腔、動作,教給那些想學的人。”
在關索戲的傳承上,自然也少不了年輕的力量。今年25歲的周汝敏,從小就喜歡關索戲,從15歲開始至今已經演了10年,他在關索戲中飾演的角色是馬超。“從小我就喜歡跟著他們出去演出,我爸爸也會教我,現在就希望通過我們年輕人把關索戲傳承下去。”周汝敏說。
據了解,現在,關索戲不再局限于村內表演,還走進了校園,讓更多孩子受到中國民間戲曲文化的熏陶。
周如文有個孫子叫周昊,耳濡目染下,周昊慢慢喜歡上了關索戲。在周昊的眼里,爺爺平日里是一個在田間地頭勞作的“莊稼漢”,但只要戴上面具,他就成為威風凜凜的“張飛”。
“在田地間或走路散步的時候,我就會把我所學的分小段教給他,讓我欣慰的是他現在已經學了七八個演員的唱段,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關索戲的未來。”周如文笑著說道。(康靜 徐華陵 邢蘇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