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職業院校表現如何
【聚焦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
這段時間,所有“雙高計劃”建設校剛剛遞交了自己的“中期考試”答卷,并收到了“成績單”。根據教育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開展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中期績效評價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會同財政部對各地、各建設單位開展中期績效評價,7月30日前完成兩部評價。
自2019年國家正式啟動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以下簡稱“雙高計劃”)以來,高職院校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陳鵬認為,在“雙高計劃”引領下,高職院校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定位,并依托特色專業群打造品牌,在區域乃至全國形成錯位發展的競爭態勢。一批區域一流、國家高水平、世界有影響力的高質量職業院校正在建成。
透過“雙高計劃”建設校成績單,我們能總結出什么樣的經驗?職業院校的未來之路,又該如何走好走穩?
有所為 找到特色定位,形成錯位發展
“本次中期績效評價作為過程性評價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雙高計劃’建設績效的監測器、助推器。”湖南省職業教育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郭廣軍強調,中期評價督促高職院校如期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提升項目建設績效,全面總結建設經驗;推動高質量職業院校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輻射帶動本區域其他學校共同發展,提升“雙高計劃”整體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形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治理機制,確保“打造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群”的總體目標順利實現。
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陳鵬認為,本次中期績效評價從學校層面和專業層面分別評價、分類加權,重點評價建設任務的產出情況和建設效益,同時關涉服務對象的滿意度和管理過程,體現了產出導向、質量為先的基本原則,必將引導各高職院校后續有針對性地持續改進工作。
“從公示的‘雙高計劃’中期績效自評報告看,‘雙高’建設成果豐碩,成效顯著,績效指標完成率高,社會貢獻度、認可度、支持度高。”郭廣軍說,計劃實施三年來,有56所高水平職業學校建設單位,141所國家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全面落實建設方案和任務書的既定目標任務。
用數據和實例說話,更能凸顯“雙高”建設成果。“以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作為國家高水平學校(第二類B檔)建設單位,該校于2019-2021年共取得省廳級以上標志性成果1324項,總建設任務完成率為96.81%,學校自評分96.81,自評等級‘優秀’。”郭廣軍介紹,該校旨在建設國家級高水平、省級一流特色專業群,打造面向現代民政服務、湖南區域現代服務和智能制造領域的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高職研究所研究員周海英分析了本次中期績效評價中呈現的“雙高”建設三大趨勢:“一是管理越來越科學,從自評到省評到國評,‘雙高’建設的監督管理機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新路徑。二是經費越來越注重績效,本次評價非常關注指標完成情況、工作績效情況,體現出‘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新導向。三是學校越來越關注質量。相較于過去的建設項目,‘雙高’計劃體現了新發展理念指導下的高質量發展。”
有需為 “雙高”建設可持續,必須擺脫“功利性”束縛
“雙高計劃”前期建設成效喜人,然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難題,對“雙高”建設的可持續性提出了挑戰。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員宋晶重點關注職業學校在績效達標驅動下的功利性傾向問題:“一些學校過度追求所謂的量化考核績效,提出了不切實際的發展指標,不僅難以完成任務,也對學校教職工的積極性有所挫傷。另外,部分院校在功利性導向下盲目跟風,向標桿院校看齊的同時,逐漸丟掉了自己的特色。再如一些學校將所有的精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投向雙高專業群,而忽視了其他專業群的建設和發展,只考慮到了‘盆景’,忽視了整個學校的自然之景。”
周海英盤點了“雙高”建設功利化帶來的弊害:部分學校過度關注數量指標的完成、顯性業績的獲得,對于更深層次的教書育人、立德樹人關注度還顯不足,客觀上減損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同時,制約“雙高”建設可持續性的另一關鍵問題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水平普遍較低,導致職業教育的產出成果與國家和社會的期待尚有差距。
“同時,我們還要警惕、注意一些問題。”宋晶表示,“比如經費使用的監督問題。‘雙高’建設的經費投入大,相應的風險也比較大,用不好也容易出問題。”
有可為 把讓學生有獲得感作為目標
“雙高計劃”建設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黃達人走訪了全國多個省份上百所院校,在調研訪談中,他注意到,“有的學校總喜歡強調說,‘我們做了一項重大的改革’,我建議他不要只強調改革,而要把讓學生有獲得感作為最終目的”。
黃達人認為,“雙高計劃”要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投入,集中力量建成一批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這樣既能反映學校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貢獻度,也能體現政府、社會和產業界對學校的重視和需求。更關鍵的是,讓教師進入平臺、學生進入項目、教學進入現場,工學結合、知行合一。
“畢業生既要出了校門到企業就能干活,又要有適應未來崗位的‘遷徙能力’,因此,組建專業群更符合當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黃達人進一步強調,“學生可以在專業群的不同方向中選擇更適合自己的,這需要學校更加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只有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郭廣軍認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發揮核心骨干作用,首先得健全完善職業院校內部治理體系。要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科學文化、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等職業綜合素養和行動能力,推動職業教育強國、人才資源強國和技能型社會建設。“如此,才能全面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提升職業教育社會影響力,為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當前,要全面深化產教融合辦學體制機制創新,在‘雙高計劃’建設實踐中推動健全完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政策制度。”郭廣軍認為,職業院校應與企業行業、其他社會組織建立緊密聯系,共同推動開放辦學,打造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職業教育命運共同體。
為提高學生獲得感,專家還從高校管理方面為“雙高計劃”的進一步實施提出注意事項。“高校要統籌好計劃推進與日常管理之間的關系。要借助計劃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日常管理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師生的滿意度。要在抓好高職院校日常管理的基礎上完成計劃項目,兩相促進、不可偏廢。”周海英建議。
(本報記者 晉浩天 本報通訊員 蘇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