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萌新“搭脈”,給家長送上“定心丸”
暑假已臨近“倒計時”。最近,不少小學老師都重啟了奔忙的節奏,通過實地和線上家訪,和學生們建立起情感和信任的紐帶。
較為特殊的是,這屆“幼升小”的一年級新生由于疫情關系,三年的幼兒園生活有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居家度過的。很多家長因此擔心,孩子已經半年沒去幼兒園了,進入小學能適應嗎?不少老師在家訪期間,不僅細心觀察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家庭情況,也用實際行動給家長們送上一顆顆“定心丸”。
萌新起步,一個眼神比“滿腹才學”更重要
驕陽似火的高溫天,沒能阻擋金山區張堰小學一年級六位班主任家訪的腳步。從8月上旬接手新班級起,六位班主任就忙著和家長電話聯系,著手建立起班級群,為新學期做足準備。穿過大街小巷,爬上一層層臺階,迎面而來的是家長們熱情的笑臉和孩子們禮貌的問好,一路的暑熱瞬間煙消云散。
“老師,我已經學會跳繩了,我跳給你看。”“老師,我已經會讀故事書了!”……盡管都是第一次見面,但孩子們熱情暢快的表達還是讓一(3)班班主任姚敏燕感覺收獲滿滿,“每個孩子的特點、愛好和愿望,我都盡可能地記錄下來,等開學后一一幫助他們揚長避短”。
相比天真爛漫的小一新生,倒是好幾位家長的言語間略帶擔憂。家長們最擔心的,莫過于這段時間缺少了現實中的幼小銜接,自家的孩子能否適應小學生活。“在小學啟蒙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擁有求知的渴望,遠比簡單地追求知識的數量來得重要。”作為一名資深班主任,已有33年教齡的姚敏燕,在家訪時耐心地為家長們介紹新學期第一個月學校的安排,疏解家長的焦慮。
頂著高溫預警,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資深班主任王嵐這幾天也帶著數學老師凌云斐,來到學生李雨晨的家里。居家期間,媽媽教李雨晨學了拼音和口算,也認識了不少字。借著李雨晨書桌上擺放的幾本書,兩位老師簡單一“搭脈”,便看出了這個小家庭為了孩子入學所做的盡心準備。但更讓老師感到欣喜的,還是在和李雨晨對話的十多分鐘里,孩子專注的眼神。“這說明她可以耐心傾聽別人發言,到了教室里,或許很快就能穩穩地坐上35分鐘,盡力聽懂老師的每一個要求。”
組團式家訪,更好串聯起每位老師和每個學生家庭
記者從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了解到,考慮到學生因疫情開展了為期三個多月的居家線上學習,今年的暑期家訪,除了對一年級新生全覆蓋,不少其他年級老師也“主動出擊”,抓緊利用假期對學生家庭進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家訪。
從二年級到三年級,學生在學習上將要面臨一個明顯的“飛躍”。當了30多年班主任的周詠雪在線上家訪時發現,很多家長對這個“飛躍”充滿期待,但未必有充足的準備。
“暑假里,有些家長不僅讓孩子復習二年級的知識,還預習了三年級的知識,但效果不甚理想。”周詠雪還說,“雙減”以后,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音、體、美越來越關注。為此,她此次和音樂老師作為雙班主任一同線上家訪,也便于讓家長們的“話匣子”打得更開。
據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介紹,為了讓各學科的老師都更貼近學生,近年來學校將常規家訪升級為組團式家訪。在原有語文、數學、英語老師組團家訪的基礎上,進行更多元嘗試。例如,讓班主任和體育老師去小胖墩家,讓班主任和美術老師去特別喜歡畫畫的孩子家;讓行政領導和班主任去家訪特別需要關注的孩子。通過這樣的“組團”,力求讓每一次家訪都能發揮最大效用,更好地串聯起每一位老師和每一個學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