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創新,科研助理來幫忙
【促就業·全社會在行動20】
光明日報記者 楊舒
“奇怪,試管里的瓢蟲怎么找不到了?”近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植保所”)的實驗室里,學生蒲顧月正在操作昆蟲染毒試驗。可當他照例打開培養管,卻怎么也找不到其中的瓢蟲幼體,急忙向身邊的吳書蓓求助。
“別急,按照經驗,瓢蟲很可能藏在瓶口的紗布里,仔細找找。”這位生于1997年的湖南姑娘從容地拿過毛刷,輕輕翻開實驗桌上的紗布,“看,果然在這里!”
今年6月剛剛碩士畢業的吳書蓓,如今走上科研助理崗位還不足一個月,卻已經能輕車熟路地幫助課題組的學生完成實驗了。
3年前,吳書蓓從湖南農業大學來到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攻讀農藥毒理方向研究生。轉眼間到了研三,一心從事農藥科研方面工作的她多方投簡歷,爭取面試機會,但就業之路并不順利,大半年下來,雖也有企業拋來了橄欖枝,但卻都不是她的心儀之選。
臨近畢業,正在焦急之時,研究所課題組的老師向她發來了一則招聘信息——“不如留下來,做一名科研助理?”
“我動手能力強,喜歡做實驗,也留戀這里的學術氛圍,仔細一想,這份工作也許真的很適合我,和家人溝通,他們也很支持。”她說。從此,每天協助課題組老師和學生做實驗、撰寫科研報告,成為她揮別畢業季、踏上新生活的主旋律。
“像小吳這樣擁有科研熱情的年輕人,在我們團隊中擔任科研助理,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中國農科院植保所農藥應用風險控制創新團隊核心骨干專家劉新剛研究員說。在他看來,科研助理是科研團隊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能夠協助科研人員完成許多基礎性、事務性的工作,滿足了高質量完成科研項目任務的需要,解決了科研人員“分身乏術、梯隊欠合理”等問題。
“實際上,科研助理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過去,研究團隊的科研助理僅僅忙些財務報銷、實驗設備管理等基礎工作,而如今,隨著科研組織形式的變化,對科研助理的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這份工作的科研含金量也在提升,對于年輕人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和鍛煉機會,也可以成為一份長期穩定的工作。”劉新剛說。
記者了解到,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制定了規范的管理辦法,在“五險一金”等方面對科研助理予以保障,并鼓勵他們參與北京市專業技術人才的職稱評審,幫助這些青年做好職業規劃,由此充分發揮這一崗位在科技創新工作中的橋梁紐帶作用。
不久前,《科技部等七部門關于做好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和落實工作的通知》發布,要求統籌推進科技研發、高新技術企業成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科研助理崗位開發工作,大幅增加科研助理崗位數量。未來,將有更多像吳書蓓這樣的年輕人加入這支隊伍,成為科技創新的“催化劑”。
“科研是一個不斷挑戰和探索的過程,充滿未知的樂趣。”在吳書蓓看來,科研助理作為科研的幫手,享受的正是這份探索帶來的收獲和成長。對于未來,吳書蓓已有了方向。“一邊把科研助理的工作做好,爭取多學一些東西,走好步入社會的第一步,一邊也要為接下來進一步的學術深造做好準備,希望能在農藥對環境的影響這個研究領域,對綠色農業的發展作出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