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支付用戶達9.04億,占網民總數87.6%
中國網絡支付用戶達9.04億,占網民總數87.6%
輕輕一掃,賬單付好
日常消費掃掃碼,居家繳費動動手……隨著移動支付快速發展,很多中國人有這樣的切身體會,“現在出門不用帶錢包,帶上手機就夠了”。普及度越來越高、覆蓋面越來越廣,移動支付逐漸成為人們的生活和消費習慣之一。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日前發布的《中國支付產業年報2022》顯示,2021年中國國內銀行處理的移動支付業務筆數和金額分別是2012年的282.67倍和228.13倍。經過近10年的發展,移動支付已是日常生活的一個“標配”。
沒帶現金?掃碼就行!
掃碼騎單車、買電影票、逛商場購物、家里繳煤氣費……前些天,廣州市一家企業的“90后”職員王偉打開一款移動支付應用的年度賬單發現,一年中自己大多數付款都是通過移動支付完成。“我已經很久沒有掏錢包了。現在付款,總是習慣性地拿出手機掃一掃。”王偉說。
不僅年輕人玩得溜,中老年人也開始喜歡掃碼。去菜市場買菜沒帶現金?“帶手機了吧,掃碼就行!”在北京市通州區一個農貿市場里,擺攤賣菜的陳阿姨見到顧客沒帶現金,就會熟練地指一指收款二維碼。快60歲的她,每天都在和收付款二維碼打交道。她說:“現在年輕人買菜都喜歡掃碼,慢慢地我也學會了,收錢不用找零,快得很,多方便呀。”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中國支付產業年報2022》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9.04億,占網民整體的87.6%。
移動支付的應用場景覆蓋百姓生活方方面面,成為主流零售支付方式。相關報告顯示,移動支付較為活躍的有商場、便利店及餐飲類中大型實體商戶,小攤販、菜場、水果店等小型實體商店,以及交通出行場所、電商平臺等,移動支付生態圈逐步形成。網友說,移動支付受青睞,得益于其操作簡單便捷、無需帶現金或銀行卡的特點,同時,市場主體的優惠促銷活動多、移動支付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等,對用戶習慣的培養也起到重要作用。
線上跨城繳費便民
“現在用手機小程序就能繳納社保費,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專門跑一趟了!”在深圳市打工的小吳家鄉在內蒙古,如今收到關于繳納城鄉居民醫保的通知時,他只需要在手機上搜索“社保繳費”微信小程序,指尖輕點就能在異地快速完成繳費。
近年來,各地稅務部門不斷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社保繳納渠道越來越多,繳費方式也愈發靈活。去年,內蒙古、上海、安徽、寧夏、廣東深圳等地相繼開通微信小程序繳納社保的通道,全國支持小程序登錄社保繳費的省市和地區增加到25個。根據今年3月發布的《2021微信支付智慧社保數據報告》,過去一年,用戶共通過微信支付繳納社保超7.5億筆,同比增長逾30%,其中江西、貴州、河南等地異地繳納社保人數最多。在支付寶應用中,目前已支持全國292個城市的社保查詢及社保繳費業務辦理。
各地公共服務部門還通過在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應用上開設“窗口”,讓群眾不用跑腿或少跑腿,坐在家中也能繳費、辦事。比如,移動支付平臺積極配合各省市數字政務建設,開通“數字市民中心”,聯合各地政府部門提供公安、公積金、醫療、環保、稅務、民政、教育、水電燃、交通出行等多種服務。在廣東,稅務部門聯合微信支付打造了小程序“粵稅通”,可提供辦稅、申報納稅、開具發票、社保稅務、涉稅查詢等112項服務。
隨時防范安全風險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說,移動支付操作便捷,沒有時空限制,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費用,為用戶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大大提升交易效率,有效促成各類貿易,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移動支付在讓人們消費購物更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風險和煩惱。“被騙?我沒被騙啊,你不懂別瞎說。”剛接到反欺詐中心客服人員的電話時,58歲的張女士還在為一筆本應轉給“炒股大師”的錢被平臺方截停而生氣。經過客服人員耐心解釋,張女士決定和家人商量一番再做決定。半小時后,張女士給客服人員打來電話道謝:“我的一個朋友轉了2萬多塊錢后,‘炒股大師’就聯系不上了。這次多虧了你們提醒,我才沒有被騙。”
為了防范移動支付帶來的詐騙和安全風險,不少企業在行動。如中國銀聯云閃付APP業務已實現主要場景對接用戶風控系統,并觸發不同強度的處置建議;騰訊升級“錢袋子守護計劃”,加強對用戶的事前安全教育、事中增加可疑交易防騙客服提醒和延長“冷靜期”,并針對資金支付環節進行重點識別與打擊。
銀聯專家提示消費者,要保護好個人信息。切勿將自己辦理的手機卡、個人銀行卡、對公賬戶及結算卡以及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買賣、租賃給犯罪分子;注意識別套路,防范不法分子以“高利理財”“虛擬幣投資”“直播交友”“網絡借貸”為噱頭進行誘惑、實施欺詐。(記者 彭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