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戰疫錄)一線|居委書記口述:疫情防控下的“困”與“紓”
中新網上海5月29日電(繆璐 李佳佳 周卓傲 張踐)上海疫情形勢持續向好,大上海保衛戰即將取得勝利。在疫情防控過程中,一個個社區就是一個個抗疫最前沿。近日,中新網記者與上海一線抗疫的居(村)委書記聊了聊,聽他們講述在此次上海疫情防控中的“困”與“紓”。
“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
一人身兼數職、一天接上百個電話、在辦公室里湊合休息……忙,這是居(村)委會書記的普遍感受。
松江區某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的主要工作就是人、物、事,其中最關鍵的是人,而人員又是流動的。政務系統里雖然有人口數據,但更新比較滯后,碰到流動率高、租客多以及商住兩用的社區,這些數據就不管用了。所以要想知道居住了多少人,老年人占多少比例,都需要居委工作人員一家家跑出來,一戶戶交流出來,耗時間也費體力。”
嘉定區馬陸鎮崇文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潘曉喆:“3月5日中午,我接到電話,說有一棟樓需要封控,我們立馬對樓棟人員進行信息排摸,電話通知住戶回家,然后再和醫護人員一戶一戶做核酸,同時進行再一次人員排摸,一直忙到晚上。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又接到電話說另一棟樓需要封控,白天的流程重新再來一遍,我記得通知完住戶,已經是早上四五點,稍微休息了一會兒,又要準備通知居民做核酸,那時的工作量真的很重,壓力也很大。沒多久,我的嗓子就啞了,一直到現在都沒好,現在話說多了,語氣急了,就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現在的狀態算好的,最嚴重的時候話都說不出來。”
普陀區長征鎮建二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王榮壽:“我們居委只有7個人,需要管理樓棟198個,居民2129戶、5452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占了30%。本來我4月(4月8日是其60歲生日)就要退休了,但我還是選擇留下來,因為封控期間,居委的每個人都在超負荷運轉,多一個人就多一個幫手。我們每天大概早上五六點開始工作,通宵,或者干到凌晨一兩點是常態,到核酸現場維持秩序,當‘快遞員’‘搬運工’,為了送小區需要血透的患者去醫院,我把私家車開過來充當臨時‘救護車’。我的血壓長期徘徊在160,每天需要吃藥才能維持平穩,同事們都心疼我,說我在硬扛,但居委會所有的人都很辛苦啊,他們也需要多休息,所有人都不容易。”
金山區楓涇鎮楓陽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葉彩鳳:“楓陽新村是楓涇鎮第一個封控的小區,我當時第一反應是,我們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所有的都要自己摸索。前期要給居委工作人員分工作條線,要規劃核酸檢測點的路線,居民的物資取送、垃圾收運、上門檢測、藥物配送要分別配置志愿者力量,后期已經理順的工作需要進一步優化,每天白天忙完一天的工作,晚上還要進行總結改進。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我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
浦東新區塘橋街道龍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萬添杰:“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只要居民發出疑問,就要做到秒回,所以我的手機和充電寶是一直握在手里的,每天大概要回上百條微信。晚上在沙發上休息的時候,手機也是聲音開到最大。家里人問我怕不怕被感染,我說,睡覺時間都不夠,哪還有時間考慮這個。”
“為有些事自己無能為力而哭”
每天十幾乃至20小時的工作,受訪的居(村)委書記表示,身體再累也能堅持,但心累真的會讓人扛不住。青浦區某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形容說:“早上挨一通罵(居民電話投訴),中午挨一頓‘打’(有人情緒失控沖到居委會),晚上挨一輪批(上級批評)。”
長寧區上航新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朱雪菊:“今年的疫情防控是我近30年工作以來,壓力最大的時候。一方面上級千針萬線的事情落到基層,都得由社區的幾個社工去做,另一方面成百上千老百姓的意見訴求、負面情緒也都宣泄在居委會頭上,需要安撫。”
嘉定區馬陸鎮崇文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潘曉喆:“從封控開始到現在,1張沙發,6張行軍床,1個用6張椅子兩兩相拼的‘簡易床’是我們晚上休息的地方,就算這樣,我們也沒覺得苦。但所有的堅強都在我們副主任暈倒的時刻崩塌了,那天居民們不理解為什么封控這么久了,樓里還會有確診患者,他們罵得我們整個精神狀態都在崩潰的邊緣,再加上我們從凌晨4點一直忙到晚上12點還在分揀物資,突然我們副主任一頭栽下去,在他被抬上救護車的那一刻,大家都哭了,覺得快撐不下去了,我們干得這么辛苦,這么累,為什么居民們還要罵那么難聽的話。盡管這樣,大家在片刻的情緒宣泄后,還是把眼淚抹干,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疫情期間,大家的心理防線都是在崩塌和自我重建中不斷循環。”
金山區山陽鎮金灣居委會書記陳鋒:“居委會作為防疫政策執行的最底層,并沒有決策能力,比如復工復產,很多人要求出小區去上班,但我們只能根據復工名單辦理合規程序,不在名單上的企業,我們沒辦法放人。但很多人并不管這些,他們認為有政策提到了逐步復工復產,居委就應該幫他們申請。實際上,把這些問題歸結到居委不作為是不公正的,居委只是一線的執行者,只能按要求執行,居民有問題可以反饋,但不能要求居委直接決策。面對居民的抱怨,作為居委干部我們只能想方設法把困難和問題一一解決,因為我們必須給居民戰勝疫情的信心。”
嘉定區某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疫情初期,物流和運力都受堵,大家普遍物資匱乏,有保供套餐預定的時候,居民們需求量巨大,而數量有限,居民們反抗情緒很嚴重,認為是我們藏著不給他們,但數量是上面定的,我們真的沒有辦法,我們竭盡全力去解釋,但他們還是不理解。包括后面來接確診患者的時間,有時候會在深夜或凌晨,居民責怪我們不安排好時間,患者被送去的方艙環境不好,居民責備我們不為他們著想……其實,他們的情緒我都能理解,但我也會覺得委屈,有時候我也會躲起來哭,這個哭不是因為被居民罵哭,而是為有些事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哭。”
松江區永豐街道玉榮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葉菊麗:“隨著封控時間的增加,居民物資短缺、就醫買藥等問題開始逐漸凸顯,居委會電話成倍增長,居民打過來,居委電話一直占線,一部分居民情緒就開始煩躁。但我們的電話真的是來不及接,有很多居民反映,說你們的電話怎么永遠打不進,我們就把自己的手機公開,讓居民打手機,有時候一個晚上接幾個電話,整個晚上就別想睡覺了。但我們還是會耐心聽一下居民的訴求,幫他們想辦法,解決問題,居民封控這么長時間有情緒,我們也非常理解。居委的小伙伴們大家也非常不容易,50多天來大家吃住都在居委會,辦公室的沙發上、躺椅上,甚至會議桌上,躺下就睡。每次核酸采樣期間凌晨一點左右睡,五點多就起。有的社工家里兩、三歲的孩子快兩個月沒見到媽媽。但再難再苦,我們也必須要咬牙堅持,如果我們退縮了,這么多居民怎么辦。”
長寧區天山河畔花園居委書記宋鍵:“剛開始有的人不理解,不知道居委干部在背后做了多少工作,總是覺得我們就是坐在辦公室里刷手機,可是我確實需要刷手機,封控的時間越長,居民煩躁的情緒抱怨的聲音就越多,我得到各個群里去安撫居民的情緒,解答他們的疑問,‘刷手機’也是我的工作之一。之前有居民看我們只能睡辦公室吃泡面,自己在小區會所的餐廳訂了盒飯給我們送來,他把這事的照片發到業主群,本意也是好的,但一下子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一種聲音是肯定我們居委干部工作辛苦,另外一種聲音就是質疑我們克扣了保供物資,所以這件事之后我們定了個規矩,寧可吃方便面、睡地板,再也不接受居民除防疫物資之外的任何捐贈。我們居委干部真的挺不容易,疫情一來,每個人都是舍棄了小家,為了大家,我們也需要及時讓居民了解,了解到我們的難處,看到我們的付出,認可我們的努力,光做不說也是不行的。”
嘉定區某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因為前期工作積累了一些經驗,區里把我作為典型案例進行了報道,隨后很多媒體進行了一些采訪。有些居民看到后,就認為你既然作為典型報道了,那你就是表率,就應該做得更好,比如發放的物資怎么能次數和種類都比不上其他地方。我們真的也很無奈,因為發什么東西不是我們能決定的,只能上面給什么我們發什么,我告訴自己,力爭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做得更好。還有此前的三區劃分,有一段時間要求防范區提級管理,按照管控區要求不能出小區,但居民們認為,這是居委會自行加碼,不按政策執行,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按照要求來做。”
“只要有一個肯定,我們就有動力”
在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下,有居委書記累倒了,也有居委書記成為陽性感染者,住進方艙醫院,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依然選擇在疫情防控一線堅守。
浦東新區塘橋街道龍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萬添杰:“居民們封控在家,不能出門,有的甚至沒有收入,他們對我們發泄情緒,我們都能理解。雖然做好工作是我們的份內事,但哪怕只有一位居民對我們說一句謝謝,講一句關心的話,都會讓我們感覺心里暖暖的,覺得辛苦沒有白費,有繼續干下去的動力。”
黃浦區五里橋街道瞿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計玉芳:“已經在居委住了兩個多月了,忙得沒有時間休息,嗓子啞了無數次,腰疼的老毛病每天靠敷膏藥堅持著,最忙的時候,我一天睡不到兩個小時,睡覺也要抱著手機,手機聲音調至最響,生怕錯過重要來電。前不久,工作的時候不小心摔了兩次,其中一次比較嚴重,全身當時就無法動彈。送去醫院后,被判定為坐骨神經損傷,醫生勸我回家休息,不然有后遺癥,在醫院的時候就有居民發微信來關心我怎么樣了,所以我更堅定,我不能離開我的居民,離開醫院后我就撐著輔助器回到了居委。今年確實難很多,我不知道自己在居民心目中還算不算合格的書記,但我還是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嘉定區江橋鎮新江村黨總支書記孫廉:“3月27日,我抗原自測兩道杠,兩天后確診,我進入方艙醫院接受治療。雖然鎮里派工作組接手我的工作,但他們畢竟沒我了解村里情況,有些工作我必須要參與,住進方艙后不久就開始發高燒,我就一邊接受治療,一邊打起精神和工作組互通情況、商量防疫對策。方艙的床頭柜就是辦公桌,病友們還打趣我說,他們是來養病休息的,而我是來工作的。4月12日,我康復出艙,通過隔離健康觀察期后,我立馬又回到工作崗位。村里人說我頭發白了好多,我自己都沒注意,這證明村民們真的有看到我的辛苦和付出,再苦再累都值得。”
寶山區淞南鎮淞南九村第二居委會黨總支書記蘇澔翔:“5月1日晚上11點,我負責的個別小區居民因為受到流言影響,質疑居委會私藏‘保供物資’,于是聚集到居委會門口要求進入檢查。那天時間比較晚,天也比較黑,我們剛剛完成工作準備休息,看到出現這樣的情況,為了避免疫情期間人員聚集,經過溝通,我們讓兩位居民代表進入居委會,并進行了全程直播錄像,在社區居民的見證下,流言終于得以澄清。當時我也不是覺得委屈,只是有點不太理解,平時白天居委會的大門都是敞開的,居民要辦事,志愿者要領取防疫設備,有沒有侵占物資進來后一目了然,完全沒有必要深夜查房。事情弄清楚后,很多居民第一時間在居民業主微信群里表示鼓勵,‘蘇書記,我們挺你’‘書記不要難過早點休息吧,我們支持你’。很多的謠言,需要我們通過及時進行信息公開來澄清,來化解誤會,老百姓看懂了,好多東西就能理解了。”
長寧區建寧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馬開駿:“看著居民們自發寫的這封感謝信,我才發現原來我們做的他們都有看在眼里,我很感動。什么之前被投訴,被抱怨,住行軍床,連續半個月吃泡面,跟居民的肯定比起來,都不算什么。我覺得這份工作的秘訣或許就是換位思考,把居民的家庭當成我自己的家庭,設身處地地想遇到這樣的困難,我會怎么辦?一定要想方設法處理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