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陶瓷作品都有了身份證 掃一掃就知道它們來自哪里
小龍蝦、陶瓷作品都有了身份證
掃一掃就知道它們來自哪里
長江日報訊(記者雷心蕊 通訊員王文輝)4月末,是第一批小龍蝦上市的日子。4月24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農貿市場,一筐筐剛剛打撈上來的小龍蝦被拿到分揀臺前稱重、打包再被送到武漢各集市。其實,這些小龍蝦從養殖到出售等過程環節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要素數據都被工業互聯網平臺記錄。
該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大唐互聯科技(武漢)有限公司聯合華中農業大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食品工業互聯網及質量安全智能管理”科研項目的科技成果。實現小龍蝦食品質量安全的智能管理。
根據生產過程,每批小龍蝦都有自己的“身份證”。“生產地、貯藏地這些信息都會體現在編號上。”大唐互聯總工程師何寧波說。該項目已經完成了國家的科技成果鑒定。項目已獲授權發明專利14項,軟件著作25項,形成技術規范4套。
何寧波說:“小龍蝦工業互聯網平臺建立了18種危害物質檢測識別技術,能快速精準識別重金屬和有害有機物等物質。針對操作、運輸、貯藏等過程,平臺形成全產業鏈安全防控技術體系,制定了6個技術規程和標準。”
6年前,大唐互聯還是一家以代理銷售德國西門子工業軟件為主的中小企業,短短幾年,該公司成長為一家以自主研發為主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和隱形冠軍企業。
又訊(記者喬馳 通訊員朱素芳 潘宇翔)數字經濟時代,鑒定一款陶瓷作品的真偽需要幾步?很簡單,只需拿出手機掃碼即可。在江漢區,一家數字經濟領域的企業,利用區塊鏈和微碼技術,給陶瓷作品打上“隱蔽”防偽標簽,讓普通消費者也能成為“鑒定專家”。
24日,在位于“江漢創谷”的華中區塊鏈科技融合創新中心(以下簡稱“華中鏈創中心”),長江日報記者見到了一套來自福建德化的“德化羊脂玉白瓷套裝”。記者拿起一只白色茶杯觀察,發現玄機藏在茶杯底款處。
記者手上這只茶杯的底款為“斯達新制”4個青色小字,底款下方是由無數個灰色小點組成的方形微碼。微碼與底款融為一體,如不湊近細看,很難發現這些小點呈不規則排列。華中鏈創中心負責人、湖北郵電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慶介紹,微碼是基于龐大的專利算法數據庫所形成的定制化微觀微距智能圖像識別系統,單個碼點的直徑只有30—60微米,約一根頭發絲的二分之一。
相比于目前常見的二維碼、條形碼,微碼具備“一物一碼、無視破損、隱蔽賦碼”等技術特點,使得它極難被復制、偽造。“相當于給每個物品,都打上了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證’。”
“得益于區塊鏈不可篡改性和開放性等特點,廠家需要對自己的鑒定結果負責,一旦出現造假行為,就會成為一個永遠無法抹去的‘污點’,從而失去市場信任。”王慶解釋。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征,還能在鑒定環節中接入工商、公安等管理節點,建立誠信數字環境,產生附加作用。
對于普通收藏者或消費者而言,鑒定的過程十分方便。只需要打開專用微信小程序,掃一掃茶杯底部的微碼,即可查看作品名稱、產地、材質、工藝、制作人等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