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果,甜在群眾心里
3月的南疆,春風和煦,綠意悄然爬上枝頭。新疆政協機關駐喀什地區15個村的工作隊員進村入戶,了解農戶新訴求,謀劃鄉村振興新項目。
對于新疆政協的干部們來說,喀什地區巴楚縣、伽師縣早已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訪惠聚”隊員們的足跡。
察民之情、解民之需、幫民之困,“訪惠聚”工作隊員帶著真情實意走進群眾身邊。僅2021年,就有5100多名新疆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開展“訪惠聚”駐村工作,累計走訪群眾112.4萬人次,落實惠民項目2.8萬多個、資金5.8億元,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匯聚了人心。
在工作隊在幫助下,客商和阿亞克蘭干村村民在新梅巴扎交易。劉惠娟攝/光明圖片
1 打好鄉村振興“組合拳”
春日,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吉格代力克巴格村,房前屋后40多畝“邊腳地”上的蔬菜苗,正沐浴著陽光茁壯成長。
澆水、施肥、梳苗……村民阿卜杜如蘇力·衣灑克正在菜地里忙著。“別小看了這一分半土地,去年旺季十天時間,地里的菜就賣了上千元,我們村的辣椒十幾天就賣了2萬多元。”阿卜杜如蘇力·衣灑克對記者說。
接續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對產業高質量發展有了新要求。
為精準施策,新疆政協“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邀請新疆農業大學、新疆經濟林研究所、新疆農墾科學院專家為每個村“把脈問診”,幫助村子“量身定制”適合自身的發展策略。
新疆政協機關開展“訪惠聚”駐村工作的伽師縣英買里鄉阿亞克蘭干村耕地面積8774畝,其中,小麥、玉米間作新梅5100畝。“新梅產業發展得早,過去發展模式粗放,村民只種不管、重栽輕管,產量低、成果果肉酸澀,經濟效益較低。”新疆政協機關駐阿亞克蘭干村、曾擔任兩年第一書記的庫熱西·哈吾力一一向記者剖析產業發展的“癥結”。
特色產業如何壯大?“要靠標準化、規模化來支撐,靠科技、品牌來推動。”庫熱西·哈吾力介紹,工作隊組織55人的專業技術團隊,耗資22萬元,對已成型的2100余畝新梅和杏李采取統一壓枝、統一剪枝,幫助村民學習新梅和杏李科學管理技能,成為新梅和杏李種植管理的行家里手。
“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把高品質新梅賣出去,工作隊在村里建起新梅巴扎,與龍頭企業達成合作,以“農民+合作社+企業”的發展模式,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本村4名致富帶頭人,分片區設置收購點,幫助村民代辦代銷,著力打通新梅銷售“最后一公里”。
如今,阿亞克蘭干村的新梅已走出南疆,銷往廣東、上海等地;英買里鄉吐孜魯克村養鴿產業如火如荼;多來提巴格鄉阿亞克喀拉庫勒諾村上百噸甜瓜、西瓜在網絡平臺上線銷售……南疆廣袤田間,駐村工作隊“各顯神通”,帶著村民奔向產業興旺的好日子。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讓先進技術在南疆村莊扎根,同時,還要將現代農業組織形式和組織理念引入,把傳統農民培養成為現代新型農民。在這個過程中,大家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心也貼得更近了。”新疆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機關“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原總領隊盛春壽說。
鄉村振興主戰場上,新疆政協機關干部和政協委員沖鋒在前,各駐村工作隊緊貼民生,探索因地適宜的鄉村振興項目。截至目前,駐村工作隊共落實項目81個、投資1919萬元,培育新型經營主體16個、創業致富帶頭人75個,開展實用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125場次、3854人次,全力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自治區政協委員王洪欣在策勒縣投資1200萬元全面整合3000畝紅棗園,建設5500畝紅棗交易市場、冷庫及相關設施,帶領更多群眾蹚出致富新路;自治區政協委員黃克斯安排大批量培訓富余勞動力,每年近千人取得建筑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證,月薪達3000元以上……一批批由政協委員支持的庭院經濟、村級公路、路燈亮化等項目落地生根,富了鄉親、美了鄉村。
在新疆政協機關駐村干部協調下,農技專家正在指導村民進行壓枝作業。秦時映攝/光明圖片
2 架起民族團結“連心橋”
步入巴楚縣多來提巴格鄉葉坎買里斯村,筆直的柏油路上車輛穿梭往返,整潔的庭院里綠意盎然。村委會門口,“巴郎發藝”理發店老板巴拉提·吾普爾正在熱情地招攬客人。
“有了理發店,家里一下子脫貧了。好日子離不開駐村工作隊的幫扶。”巴拉提·吾普爾曾經是村里6戶貧困戶之一。母親圖罕·艾海提患有哮喘病,孩子尚幼,妹妹在上大學,家里的擔子都壓在他和妻子約日古麗·麥海提肩上。
新疆政協機關黨委副書記、時任駐村工作隊副隊長的王新莊和隊員們忙里忙外,幫助巴拉提·吾普爾想法子——爭取到村委會支持后,幫他簽訂24平方米門面房的使用協議;請人裝修店鋪、制作招牌、安裝電表,并出資1500元,為他買了理發用品和設備。年底一算賬,巴拉提·吾普爾一家人均收入達11000元,如期實現脫貧。
道路硬化一直是新疆政協機關駐吉格代力克巴格村工作隊惠民生的重點。駐村工作隊隊長左文龍帶著隊員們走遍村里每一條路,記下了需要改造的地點,丈量了路邊所需柵欄的長度,積極協調資金,把最后的土路完成硬化,徹底結束了村民“出門兩腳泥”的歷史。
“一米土路都不留。工作隊是真心為我們辦實事。”村民艾海提·圖爾貢組織村里的青壯年承包了這次入戶土路的硬化工程,他感慨地說。
硬化“致富路”,架起“連心橋”。在工作隊的提議下,村“兩委”和村民還一起商量給村里的8條主路起了名字。“這條路可以叫‘惠民路’,它是咱們村日子越過越好的見證。”艾海提·圖爾貢的建議,馬上得到大家的贊同。團結路、愛黨路、愛國路、愛疆路……這些樸實無華的路名,飽含著村民的感恩之情。
近年來,各工作隊還以周一升國旗大宣講和農民夜校為載體,廣泛開展宣講活動。駐村工作隊開展各類民族團結教育活動178場次、覆蓋27100人次,協助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培訓913場次、23820人次,不斷增強各族群眾“五個認同”意識,持續鞏固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群眾基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新疆政協機關駐村干部帶領村民學習施肥、修剪等技術。季聰聰攝/光明圖片
3 留下“帶不走的工作隊”
走進伽師縣英買里鄉巴什蘭干村村委會,映入眼簾的是高高飄揚的國旗和黨旗。
2021年3月21日,到崗當天,新疆政協機關駐巴什蘭干村第一書記武春雨就召開黨員大會,向全村黨員講黨課,組織觀看黨史教育專題片。
駐村以來,他每天深入群眾家中走訪,挨家挨戶宣講黨史故事,了解群眾的困難訴求和意見建議。每逢節假日,他又帶著糖果、糧油來到“四老人員”家中,把黨的關懷送到他們身邊。
“現在村里有了新樣子!”該村“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隊長佐日古麗·熱西提已駐村一年多。她發現,過去村里的路邊、林地垃圾較多,武書記帶頭早起撿垃圾,很快黨員們也形成了習慣,還把村民都帶動了起來。
村莊面貌的變化,折射出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的持續增強。
在工作中,各村以黨建陣地凝心聚力,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吸引青年人才投身鄉村振興事業。新疆政協機關駐伽師縣阿亞格英買里村第一書記嚴輝經常和村里的致富帶頭人艾力·依明談心談話,邀請他參加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在他的感召下,艾力鄭重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還打算辦個農機租賃合作社,帶領更多鄉親過上富裕生活。“我來當你的入黨介紹人!”嚴輝緊緊握住他的手。
在各村的村委會換屆中,一批優秀的年輕人當選新一屆村委會成員。“我們要加大培養力度,通過‘傳幫帶’為村里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隊伍。”新疆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訪惠聚”工作隊總領隊李癡表示。
僅2021年,新疆政協機關各駐村工作隊協助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72人、發展黨員76人、儲備培養村級后備力量95人。同時,積極促進村級經濟組織中黨的組織、黨的工作全覆蓋,健全基層組織運行規章制度,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努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
黃昏,巴什蘭干村的文化廣場上,小伙姑娘們隨樂而舞,孩子們在鋪著彩磚的小道上嬉戲,老人們坐在一起拉著家常……
“惠”得民生方能聚齊民心,新疆政協“訪惠聚”工作結出的幸福果,都甜在了群眾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