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石化60年 曾打破“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
中新網大慶4月1日電 題:大慶石化60年曾打破“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
謝文艷 中新網記者 史軼夫
“沒想到幾代石化人夢想的‘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變成現實!”在報紙上看到關于大慶石化公司的新聞,已80歲高齡的大慶石化老員工范春甫感慨萬分。
1962年4月1日,隨著大慶油田的實驗性開發,黑龍江煉油廠即大慶石化煉油廠破土動工,它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第一個自主設計、自行施工安裝的大型煉油廠,為提前兩年實現中國煉油工業“三年基本過關,五年立足國內”的奮斗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1963年12月6日,第一列滿載成品油的列車從大慶奔赴中國各地建設的最前線,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1976年9月,第一批“大慶牌”合格尿素從生產線流出,幾十年間,化肥裝置產能接連突破紀錄,中國人的飯碗里裝滿了自己的糧食。
乙烯,被稱為“石化工業之母”,是有機化工最重要的基礎原料,其生產規模、產量和技術標志著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的發展水平。
自上世紀70年代起,大慶石化相繼完成了30萬噸、35萬噸、48萬噸、60萬噸乙烯擴能改造,延伸出的苯乙烯、橡膠等系列產品,助力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伴隨著乙烯一起成長,年近60歲的大慶石化化工一廠裂解車間乙烯裝置高級技師左成玉躊躇滿志:“在乙烯這個裝置,掌握了核心技術,作為中國人,特別驕傲,我們不用看別人眼色了,別人也不能卡我們脖子了。”
在市場開發上,在穩定農夫山泉、娃哈哈、米其林等名牌名優客戶化工產品的基礎上,推出長期被進口產品壟斷的噸包裝塑料集裝桶專用料,產品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60年來,大慶石化累計加工原油2.94億噸,生產乙烯2108.5萬噸,尿素2331.4萬噸……這沉甸甸的數字,是幾代大慶石化人的驕傲和自豪。
2020年10月,備受矚目的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大煉油”項目投產后,新增的每年350萬噸俄羅斯原油與大慶原油采用分煉模式,原油實際加工量將真正達到1000萬噸。
截至目前,大慶石化累計加工俄油347.33萬噸,內部增供化工料和為外部企業提供原料,均大幅增長,產業鏈進一步優化,為推進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和大慶市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大慶石化對標中國政府推行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累計投資近23億元(人民幣,下同),推動清潔能源生產,實現汽油、柴油產品質量的全面提質升級;先后投資近3億元,進行廢水深度處理;投資近14億元,用于廢氣達標治理。大慶石化在綠水青山中創造了金山銀山,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歷史性突破、標志性成就、根本性變革。”大慶石化執行董事、黨委書記王一民將“十四五”開局之年所取得的成就,濃縮在這三個關鍵詞里,站在新的起點上,大慶石化明確“化工材料特色煉廠”轉型、聚烯烴化工基地建設等發展思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