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進安寧療護發展 到2025年每區至少設立1所療護中心
中新網北京2月23日電 (記者 杜燕)到2025年,北京每區至少設立1所安寧療護中心,床位不少于50張,為有住院治療需求的患者提供整合安寧療護服務;全市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床位不少于1800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夠普遍提供社區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老年人安寧療護服務需求得到基本滿足。
今天,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表示,北京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為完善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該委與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北京市加快推進安寧療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從8方面建立安寧療護服務體系
安寧療護是對沒有治愈希望的病患所進行的積極而非消極的照顧;以臨終患者和家屬為中心,以多學科協作模式進行,為疾病終末期或老年患者在臨終前提供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關懷等服務,控制痛苦和不適癥狀,提高生命質量,幫助患者舒適安詳、有尊嚴地離世;盡可能提升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品質到最好的程度。
《實施方案》明確了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資源整合、多方共贏,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加快推進安寧療護服務發展的基本原則。從優化服務資源布局、增加服務供給等8個方面著力,探索建立符合中國國情、體現首都特點的高質量安寧療護服務體系。
根據《實施方案》確定的工作目標,到2025年,北京每區至少設立1所安寧療護中心,床位不少于50張,為有住院治療需求的患者提供整合安寧療護服務;全市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床位不少于1800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夠普遍提供社區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老年人安寧療護服務需求得到基本滿足。
每區至少設1所安寧療護中心
《實施方案》指出,北京將加快建立以社區和居家為基礎、機構為補充,綜合、連續、機構和居家相銜接的安寧療護服務體系。通過轉型、新建、改擴建等形式,發展建設一批安寧療護機構。至2025年,每區至少設立1所安寧療護中心,支持開展社區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將提供服務的康復機構、護理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養結合機構等納入醫聯體建設,促進優質服務資源下沉基層。
北京將引導綜合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專科醫院設置安寧療護科;支持在腫瘤科、疼痛科、老年醫學科等相關科室設立安寧療護床位;支持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要求轉型為安寧療護中心;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安寧療護機構;鼓勵具備條件的養老機構根據服務需求,結合自身實際開展服務。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有序提供安寧療護服務
《實施方案》提出,北京支持、引導醫療機構有序提供安寧療護服務。安寧療護中心主要為需住院治療的患者提供機構服務。探索建立醫生、護士、康復師、醫務社工、心理咨詢師、營養師等多學科團隊共同開展服務模式,為患者提供綜合、全程的整合服務。
三級醫院主要為突發急性病變或身體、心理癥狀較重而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提供安寧療護服務,并承擔技術支持、專業人才培訓等任務。鼓勵三級醫院與安寧療護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其他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醫療機構建立對口支援、轉診合作機制,充分發揮優質醫療資源的幫扶帶動作用。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護理機構、養老機構主要為診斷明確、癥狀輕且穩定的患者提供機構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有條件的可通過設立家庭病床、巡診等多種方式,按有關要求開展包括癥狀控制、舒適照護、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等適宜居家提供的服務。
探索“互聯網+安寧療護”服務新業態
北京將遴選一批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含中醫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北京市安寧療護指導中心、安寧療護示范基地和社區安寧療護服務示范中心,承擔服務示范引領、質量控制、宣傳教育、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培訓、學科建設等任務。
北京將探索建立以臨終患者和家屬為中心、多學科團隊協作的服務模式,為疾病終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癥狀控制、舒適護理、心理慰藉等服務,對患者及家屬提供社會支持、心理支持、死亡教育和人文關懷等服務,并制定服務規范和標準。
北京將積極探索“互聯網+安寧療護”服務新業態,通過開展網上預約、在線隨診、健康咨詢及智慧醫療設備等提高服務的便捷性,適應老年人個性化服務需求,逐漸形成醫療機構、社區和居家、醫養結合、互聯網+安寧療護等多種安寧療護模式。
完善探索多樣化收費、支付方式
在完善價格政策方面,根據《實施方案》,營利性醫療機構可自行確定安寧療護服務內容和收費標準。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的安寧療護服務,屬于治療、護理、檢查檢驗等醫療服務的,按現有項目收費;屬于關懷慰藉、生活照料等非醫療服務的,不作為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管理,收費標準由醫療機構自主確定。
另外,北京將積極探索按床日付費等多樣化支付方式,對安寧療護機構和科室逐步實行個性化績效評價,提高醫務人員積極性。充分發揮基金會、慈善機構等社會組織的作用,規范社會捐贈資金、物品的使用,多途徑推動安寧療護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