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加快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數字惠民”服務越來越好用
多地加快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數字惠民”服務越來越好用(網上中國)
本報記者 彭訓文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11月05日 第 08 版)
隨著智慧化建設在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防災、交通,群眾就醫、社區服務等領域逐步普及,越來越多的百姓從中受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推動城市智慧化建設,為群眾提供便捷服務。專家表示,中國大量城市已經從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準備期向起步期和成長期過渡,數字惠民服務不斷從“能用”向“好用”升級。
“一網統管”讓生活更便捷
“住在這里很安心,幸福感滿滿的。”在上海市普陀區真北五居民區,72歲的居民鄭阿姨每天都很開心。她是一名獨居老人,因為腿腳不便,以前總怕自己出了意外無人發現。如今,鄭阿姨再不用為此擔憂了。
這源于當地近年來開展的小區智慧化改造:鄭阿姨的臥室床頭安裝了緊急求助按鈕;小區添加了門磁檢測報警、煙感探測報警、人體紅外感應報警等系統,對應著小區大門的智慧門禁系統,如果檢測到老人48小時沒有大門的進出記錄,街道網格中心“一網統管”平臺就會發預警消息給所在居委會。
除了守護居民安全,上海市“一網統管”平臺在迎戰臺風、疫情防控、河道監管、小區梯控、垃圾分類等上千個應用場景中也發揮出強大作用。以迎戰臺風為例,今年7月底,臺風“煙花”迫近上海。浦東新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王礌介紹,浦東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全力迎戰,動態呈現出臺風路徑、衛星云圖、風力監測、雨量監測、潮水位監測等各類參考數值,實現對各類汛情的全面掌握,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近年來很多城市利用“一網統管”、數字化等新技術,為城市治理開辟新路徑。近日,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多家單位發布的《數字生態指數2021》報告指出,中國省級數字生態呈現出全面領先型、趕超壯大型、發展成長型和蓄勢突破型等四型聯動的發展格局。其中,數字生態指數和3個一級指標(數字基礎、數字能力和數字應用)得分前十位的城市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武漢、成都、重慶、南京、天津。這些城市的數字基礎、數字能力、數字應用形成了較好合力,構建了較為健全的城市數字生態。
“目前,中國的城市數字生態形成了中心城市優勢領跑、臨近城市穩步跟隨、周邊城市活力初現的發展格局!北本┐髮W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張平文說。
前沿技術助力城市管理
大數據、智能化等前沿技術具體如何賦能城市管理?在重慶市沙坪壩區,城市管理有了智慧化的“千里眼”和“大長腿”。
以前,重慶城市管理更多是靠城管員、網格員走街串巷,用他們的眼睛去發現城市問題。隨著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的投用,沙坪壩區建立了“巡查發現+智能采集+公眾參與”的智能采集系統,實現全天候、全時段、全區域自動分析抓拍城市管理問題。管理平臺接入5187路攝像頭、1輛采集車以及各類物聯感知設備,這些視頻及設備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對重點區域、重點設施或案件高發點位進行監控和智能問題發現,目前能對暴露垃圾、設施故障等54類城市管理問題進行自動采集。管理平臺還配備了無人采集車,可通過前端視頻采集和后臺智能分析識別城市問題,自動預警并生成案件上報到指揮中心,續航里程可達120公里。
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智能化、多元化的立體采集手段,城市管理逐步實現“機器代人”和城市問題應采盡采。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以及國家大力支持“新基建”的背景下,中國多地深入運用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管理和治理水平。比如,北京市以城管物聯網平臺建設為載體,形成集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的智慧城管總體架構;深圳市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打造城市“最強大腦”,打通了司法、公安、交通、安監、消防、環保等42個業務系統、100多類數據、28萬多路監控視頻,形成了市-區-街道三級聯動指揮體系。
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陸軍認為,中國城市管理先后經歷了兩次范式變革,即信息化賦能產生的網格化、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以及智能化技術賦能正在孕育的全周期、智慧化的城市治理新模式。當前,中國正處在以智慧城市建設為代表的第二次城市治理范式變革中,亟需提升發展質量。
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
在信號缺失的城市地下環道,通過室內導航可讓車輛不“迷路”;根據強降雨推算出城市內哪些地方存在洪澇險情;群眾就醫使用手機一鍵掛號、一鍵付費,不用排隊……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會更多一些。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推動城市智慧化建設。措施包括建立完善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和政策法規,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與城市建設技術、業務、數據融合;開展城市信息模型平臺建設;搭建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搭建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加強社區智慧化建設管理等。
發展數字能力的關鍵在于人才建設,包括不同行業和領域的科研、工程、技術、管理等各級人才!稊底稚鷳B指數2021》報告指出,分級分類的人才融合,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中創新鏈與產業鏈高端對接的關鍵所在。從數字生態的角度看,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對接的每一種發展模式,都有與之匹配的人才建設方案。
專家建議,未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應著眼于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發揮數字經濟對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驅動作用,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代表新一代數字科技作為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支撐;著眼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通過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創新驅動力和產業承載力,加快推動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入融合,形成高質量、多層次的供給體系,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著眼于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社會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協同化和多元化,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