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網癮老人”,沒必要動輒呼喚APP“老年模式”
幫扶“網癮老人”,沒必要動輒呼喚APP“老年模式”
關愛老人,不妨從幫助他們戒了“網癮”開始。
近日,有網友上傳的一張截圖引發廣泛熱議,截圖顯示一位花甲老太太,凌晨3點竟然排位用趙云拿了“5殺”。如果真的是老太太凌晨上網打游戲,確實有點腦洞大開。不過,2021年的今天,這樣的事未必就不能照進現實。
比如,有媒體報道這樣的故事:凌晨1點,臥房門下透出微弱的光,孫一然知道自己62歲的母親王桂芬又躲在被窩里刷短視頻。廣場舞也不跳了,商業街也不逛了,一沒事就拿起手機,本來眼睛就不好,玩手機還不開燈。
“網癮老人”,真不是傳說。《2020老年人互聯網生活報告》統計數據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達64.8分鐘,甚至有0.19%的老人日均在線超過10小時。隨著互聯網的“適老化”改造,網絡平臺的投其所好、日常生活擠壓娛樂時間、社交趨于網絡化——越來越多老年人會熟練使用智能設備,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部分老人沉迷其中。
網絡沉迷這件事,當然不是孩子的專利。老年用戶變多了、上網容易了,“網癮老人”也就應運而生了。
網絡沉迷,不是單靠自律能解決的事。這個時候,我們固然要為老人上網提供硬件基建的便利、為“適老”軟件提供開發應用的場景,但與此同時,恐怕也要像嚴防無良保健品一樣,嚴防死守各種大忽悠式的商家轉戰APP戰場,專門盯著“老年流量”來變現。有子女抱怨說,“我把趣頭條、拼多多、抖音全都卸載了,她(母親)自己偷跑到營業廳找人幫著下載回來。”
于是,有聲音開始呼喚APP的“老年模式”。
真正要問診“網癮老人”,功夫不能只是盯著網絡治理層面。很顯然的一個道理,對于更多老年人來說,如果家庭生活“有事可干”“有情可依”,怎么會沉溺在虛擬世界而流連忘返?對于社會來說,讓老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剛剛用熟了的手機,也不是丟不下來的;對于家庭來說,讓老人老有所愛、老有所依,天倫之樂的魅力或遠遠大于游戲刷劇。關愛老人,不妨從幫助他們戒了“網癮”開始。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鄧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