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懲罰”理論作祟?別讓女性承受職場Hard模式
別讓女性承受職場Hard模式
幾天前,《脫口秀大會4》設置職場主題賽。這期節目徹底“火”出圈,笑翻不少觀眾。段子何以成功撓到觀眾癢點?說白了,還不是擊中了職場痛點。
其中,雙胞胎姐妹顏怡、顏悅的節目,集中吐槽了職場女性遭遇的“傲慢與偏見”,獲得不少女性觀眾的共鳴。相關話題“顏值和高跟鞋是女性職場必備么”一度登上熱搜,引發熱議。
當然,脫口秀本身就是一種表演。像顏怡、顏悅在吐槽時說的,“如果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是女性,她可能也要穿高跟鞋”“好像所有女人在工作之前都得變美,一個女人打扮是膚淺,而不打扮是沒禮貌……”這些更像是人為放大沖突,旨在制造喜劇效果。
有多少職場女性不“化全妝”就不能上班?女員工不穿高跟鞋,就是不尊重公司文化?這樣的說法,并不完全符合現實。拿個別行業說事,用過度看重女性外表的“偏”,試圖概括職場性別歧視的“全”,顯得有失偏頗。
因此,不少觀眾在相關話題下留言,認為化妝、高跟鞋一說是避重就輕,壓根沒提同工不同酬、晉升天花板、女性求職難等職場性別歧視真痛點。
不過,脫口秀節目的意義,在于娛樂大眾、放松身心。試圖用幾分鐘的段子,全面闡釋職場性別歧視這一社會議題,未免有點強人所難。況且,在這段脫口秀最后,顏怡、顏悅也強調,她們真正擔心的,是女性僅僅被當作職場上的擺設、增添氛圍的香薰。
女性不是花瓶,職場奮斗無關性別,工作能力才是職場價值的體現。這樣的大道理,誰都明白。問題是,揆諸現實,想要真正破解女性就業歧視問題,卻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同樣的求職應聘,為何不少女性會進入Hard模式?出問題的不是性別本身,而是“生育懲罰”理論在作祟。
受傳統觀念和生理條件影響,育兒和承擔家庭責任被視為女性天職。有些雇主認定女性無法兼顧事業和家庭,更不愿意為女員工的婚育假“埋單”。還有不少企業把隱形門檻設在了面試環節,公司HR比求職者爸媽更關心員工何時結婚生子,甚至變著法子“迫使”女員工不婚不育,為公司效力。
對廣大女性群體而言,想讓職業理想照進現實,仍有一定難度。在工作能力相仿的前提下,男女求職者在就業率、薪酬、職位高低占比和晉升速度上都有不小的差異。
時代在進步,“生育懲罰”并非不可破解的難題。破除觀念桎梏,就是解放女性的第一步。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曾大幅提高女性群體就業率,讓更多女同胞得以走上職場,找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近年來,隨著女性受教育水平提升,教育領域甚至發生了“性別逆轉”現象。在很多地方,女生成績普遍優于男生,女性更努力追求高學歷和過硬文憑的情況并不少見。然而,盡管很多時候,女性付出了更多教育成本,卻并未得到就業市場的青睞,反而容易遭遇職場“玻璃天花板”越設越高的無奈。
破解職場性別歧視,社會需要多想一些“怎么辦”。在我看來,最關鍵的一點,是打消用人單位焦慮,尤其是解決女性“三期”(孕期、產假期、哺乳期)用人成本分擔問題。
如果女性職工的生育成本由企業負擔,只能逼迫企業想方設法規避成本,甚至加重針對女性的就業歧視,讓更多女性陷入職場Hard模式。
從這個角度看,想要鏟除職場性別歧視的土壤,必須建立生育成本分攤機制,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諸如調整社會福利政策,給企業發放用人成本補償、進行稅收減免等,可以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讓企業更愿意為女員工打開用工之門。
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21-2025年)》。其中明確,除國家另有規定外,招聘不得限定男性或者規定男性優先。同時將就業性別歧視問題納入勞動保障監察工作之中,對涉嫌就業性別歧視的用人單位將開展聯合約談。
這樣的官方表態,也是一記警鐘。對少數“鉆進錢眼”的企業,要進一步加強勞動監察力度,暢通職場性別歧視投訴渠道,加大對違規招聘、歧視性招聘行為的懲處。
消除職場性別歧視,營造更公平的就業環境,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共同為職場女性兜底。
白晶晶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