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醫保賬單”釋放多重信號
全國“醫保賬單”釋放多重信號
近日,國家醫保局公布《2020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基本醫保基金總收入比上年增長1.7%,累計結存31500億元。受疫情影響,2020年就診量同比上年有所減少。
全國醫保基金是老百姓的“看病錢”“救命錢”,其收支等情況一直受到公眾高度關注。國家醫保局自成立以來,已多次在年度公報中較為詳細地公開醫保重要數據,這體現了對公眾知情權的尊重,也給了公眾監督的機會。
年度“醫保賬單”首先是本“明白賬”,無論是醫保基金總收入數據還是總支出數據,或是諸如就診量、醫保藥價、異地就醫情況等數據,都是公眾關切的民生信息。
在實現賬本功能之外,年度“醫保賬單”釋放出多重信號。比如,去年119種藥品談判成功,平均降價50.6%;三批國家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涉及112個品種,平均降價54%,這反映出相關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比如,去年全年住院跨省異地就醫585萬人次等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流動人口就近看病報銷有了進一步保障,不少患者享受到了便捷、優質的醫療資源。再如,2020年追回醫保資金223.1億元以及查處、解約、處罰定點醫療機構的相關數據,說明有關部門對套取醫保資金等違規行為高度警惕,打擊力度明顯加大。
實際上,年度“醫保賬單”不僅是本“明白賬”,還釋放出相關改革和治理所取得的成效、發展變化情況等一系列信息。這讓我國醫保現狀更透明,讓公眾對醫保改革更有信心,也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民意基礎。
當然,從年度“醫保賬單”中不僅要看到成績,也要看到改進的空間。比如,與目前數億流動人口相比,去年跨省異地就醫的相關數據并不突出,這可能有部分低收入流動人口“小病靠拖大病靠扛”的因素,也可能有異地就醫尚未全覆蓋、系統卡頓、程序復雜等原因。
讀懂全國年度“醫保賬單”,既要看到賬單所蘊含的積極信號,繼續支持相關改革,也要促進相關制度的完善和科學。例如,醫保談判大幅降低藥價的背景下,不能忽視部分醫保藥品患者依舊買不到藥、無法充分享受談判紅利的現實。另外,各地也應將地方“醫保賬單”及時、詳細地向社會公開,并通過認真傾聽各方建議、主動解疑釋惑等,充分發揮“醫保賬單”的正向作用。
馮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