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禮葬 逝有所安 山東沂水“殯葬全免費”背后的民生賬
4月11日,山東沂水縣高莊鎮門莊村老人許立山的追思會在低沉的哀樂聲中舉行。村支書張德全致悼詞,宣讀老人生平簡介,與其親人一起送老人最后一程。
“這一改革,真是好!俺爹的后事,基本上不花錢就辦完了,老人走得有尊嚴,我們做子女的也有面子。”許立山的兒子許世才說。
許世才口中的“改革”是沂水縣實施4年多的“殯葬全免費”政策。4年多來,沂水縣交上了這樣一份惠民成績單:截至今年4月13日,共有34451戶逝者家庭享受到“殯葬全免費”政策,戶均減負2.5萬元,新去世人員進公墓安葬率100%,累計節約社會殯葬支出8億元、土地1000多畝、木材3萬立方米。
不花錢辦好“身后事”
長期在基層工作的沂水縣縣委書記薛峰回憶說,最初通過調研發現,基層70%-80%的陳規陋習集中在殯葬環節——喪事大操大辦、薄養厚葬、裝棺再葬、散埋亂葬、封建迷信活動等,這些與鄉村振興格格不入。而殯葬難、殯葬貴、死不起、死人與活人爭地,以及因喪致貧、返貧現象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很多群眾都深受其害,但單純靠一家一戶是解決不了的,這個時候黨委、政府就要主動擔當、大膽作為。”薛峰坦言。
為了讓喪事不再難辦,2017年5月10日,在深入調研、廣泛座談、充分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以“惠民禮葬”為核心的殯葬改革在沂水縣拉開大幕。
改革內容包括:對具有沂水戶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殯葬過程中涉及的遺體運輸費、火化費、骨灰盒費、公益性公墓墓穴和墓碑使用費、碑文刻制費全部免除,由縣鄉財政承擔,群眾不花一分錢就能辦好身后事。
改革實施過程中,沂水縣堅持“三為主”“三不準”“三嚴禁”的改革指導原則:“三為主”即以正面工作為主、宣傳引導為主、優質服務為主;“三不準”即不準一刀切、不準強制、不準搞平墳運動;“三嚴禁”即嚴禁鄉鎮和村向外租售土地用作墓地、嚴禁在基本農田修建墳墓、嚴禁制作銷售使用大棺材。
算清“六筆賬”
2月19日,富官莊鎮西石壁口村村民高發仁因重病去世。村支書張復芹得知后及時向鎮民政部門匯報,并安排村紅白理事會去他家幫忙。這是一個特別的家庭,三代人共同生活,高發仁是家里的頂梁柱,他一走,撇下年近九旬的老母親和上初中的女兒。“這個家庭真的很難,村里要盡最大努力幫這家人把喪事辦好。”張復芹說。
鎮、村工作人員按照喪事禮辦程序幫其家人把高發仁的骨灰安葬在珠峰山公墓。事后,高發仁的老母親握著鎮、村工作人員的手感激地說:“多虧了好政策,幫俺省下了買棺材、修墳的好幾千塊錢,又跑前跑后幫著俺辦喪事,不用俺操心,俺和孫女從心里感謝你們,感謝黨的好政策。”
為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推進這項改革,沂水縣與群眾算清“六筆賬”:經濟賬,沂水縣每年去世人口約8500人,實施“殯葬全免費”政策后,縣財政每年投入2000萬元左右,即可為群眾節省殯葬費用約兩億元;土地賬,過去1畝地最多建20處散葬墳頭,全縣每年需用地300-400畝,而公益性公墓每年僅需30畝左右,可節省90%的土地;資源賬,一口大棺材大約用1-1.5立方米木材,將逝者安葬進公墓,全縣每年可節約木材1萬立方米左右;另外還有安全賬、環境賬和祭祀賬。
為充分配合改革進程,沂水縣自改革剛啟動就組織發動公墓建設攻堅戰,50天時間里,先后組織召開5次現場推進會,共建成公益性公墓110處、墓穴10萬個,可滿足全縣10年殯葬需求。
與此同時,沂水縣把殯儀館由自收自支單位改為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創新推廣追思會等新型喪葬禮儀新模式等改革舉措一一落地,如黃山鋪鎮用播放哀樂、村兩委干部宣讀逝者生平、鞠躬告別等儀式取代哭喪等習俗,得到百姓認同。
三個精髓
2020年4月,隨著沂水縣出臺《沂水縣文明殯葬規程》,全縣殯葬改革步入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軌道。同年11月26日,這一規程上升為山東省地方標準《文明殯葬工作指南》。
此外,沂水縣編排全國首部反映殯葬改革的方言話劇《櫻桃崮下》。僅2020年一年,這部話劇就在北京等地巡演60余場,計劃今年在山東全省巡演。
“目前,文明綠色殯葬成為全縣群眾的自覺行動,老百姓對這種文明祭祀的方式很認可,一枝鮮花就能代替,比以前繁瑣的形式好多了!”許家湖鎮十里堡村支書郭鳳學感慨。
“我們的改革,體現了全民惠葬、厚養禮葬、逝有所安3個精髓。”薛峰總結說。
4年多來,沂水縣未發生一起因改革引發的群眾上訪案件、群體性事件,也沒有發生一起因改革引起的惡意炒作事件。在2019年全省移風易俗群眾滿意度調查中,沂水縣居山東省137個縣(市、區)第一名;2020年臨沂市移風易俗群眾滿意度調查,沂水縣穩居第一。
2019年,沂水縣被山東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縣委班子被授予全省“勇于創新獎”先進集體、全省“干事創業好班子”。
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北方縣城如今已成為一方改革熱土。目前,全國已有22個省份的350多個地區派人到沂水縣考察學習。在鞏固殯葬改革成果的基礎上,該縣于2020年5月開始實施婚俗改革,從彩禮金額、婚車數量、人情往來、婚宴標準等方面進行引導規范,并嘗試申報全國婚俗改革試點縣,借此為百姓帶來更多實惠。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通訊員 田寶宗 來源:中國青年報